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 > 2006年第10期
编号:11268158
“大夫”称号源自官职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日 《祝您健康》 2006年第10期
     我们通常称呼医生为“大夫”,如王大夫、郭大夫,等等。为什么如此称呼呢?

    “大夫”称号源自古代官职。春秋时代的大夫,有上、中、下之分,到了秦、汉又有所谓谏议大夫,唐代有御史大夫,但都不是医官。

    到了宋朝,开始设置大夫以下的官阶。当时,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都有了相当的发展,负责管理医疗行政的官职很多,宋制翰林医官院医官就分7级,而官职就更多了,有22种,如: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成全大夫、保安大夫、翰林良医、翰林医学……医宫中最高级是大夫,其次为郎,又称郎中,以下便是医效、祗候等。后世的人,因为大夫是医宫中最崇高的职位,所以就把大夫作为医生的尊称,又因为医宫中也有郎中一职,因而也有人把医生称作郎中。而位处末微的医效、祗候,也许是人们觉得不够光荣,所以久而久之,也就不用了。

    不过,在我国古人的习惯上,不论在笔记或小说里,大夫和郎中也略有区别。一般设馆为人治病的医生,都称为大夫;至于草药店或上街高喊包医奇难杂症的医生,则称他为郎中,所以,郎中前面又有加“江湖”两字的习惯,意为东奔西走、漂游不定之意,常带有一些贬意。所以,后来人们称呼医院的医生,多数叫大夫,而不叫郎中。

    (编辑 祝 健),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