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您的口腔粘膜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粘膜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教授
如果有人说:“不知道什么叫牙齿?”您一定会怀疑他是否“弱智”。要是说“不知粘膜为何物”,也许您会不以为然。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口腔粘膜病在我国发病率居高不下,而且有不断增高趋势的原因之一——保护口腔粘膜的知识普及不够。
要保护口腔粘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口腔粘膜。
其实很简单,如果把人体比作一件“棉袄”的话,皮肤就是“面子”,粘膜就是“衬里”。大家知道,人体是被“表面组织”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的,若不是,那么血液、体液就会流失殆尽。这种“表面组织”包括皮肤与粘膜,前者覆于体表,后者盖于体腔。口腔是人体中最大的“外露”体腔,它的表面覆盖组织就叫“口腔粘膜”。
粘膜与皮肤就像“两兄弟”,有极为相似的结构。只不过粘膜上不长毛发,也没有皮脂腺,粘膜虽然只有1~4个微米厚,但有丰富的细胞、血管、淋巴管、神经束、腺体和疏松结缔组织。其中鳞状上皮细胞会不断地生长、脱落,就像“轮胎表面的耐磨层”;朗罕氏细胞会抓住入侵的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就像是“边防部队”;黑色素细胞会分泌黑色素,使粘膜具有一定的色彩,就如一位“化妆师”;能够释放神经递质的麦克尔细胞,则像“通讯兵”,承担着信息传递的重任……除了这些必不可少的细胞组成粘膜的上皮层之外,粘膜下层由疏松如“软垫”的结缔组织和穿行其间的各种“管道”(包括血管、淋巴管、神经)和小的涎腺构成,它们不仅为上皮层提供附着的“栖息地”,而且是上皮的后方基地。正是由于这些结构的和谐相处,才能发挥口腔粘膜的完美功能。
, 百拇医药
口腔是人体极为重要的器官,讲话、吃饭、呼吸、消化甚至性生活都离不开它。其中,健康的口腔粘膜是口腔正常发挥其生理功能的前提条件之一。口腔粘膜按其部位和分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咀嚼粘膜,分布于硬腭和牙龈,因为口腔的这些区域,特别容易受到咀嚼食物的“冲击”,因而长得特别厚实,上皮细胞的新陈代谢特别快。二是特殊粘膜,仅仅分布在舌头的背部,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粘膜中分布着星星点点的“味蕾”,是人体中惟一能够鉴赏食物味道的地方,有了它方知甜酸苦辣,才有进食之欢。三是被覆粘膜,广泛分布于前两者未及之处。顾名思义,这种粘膜的主要作用就是覆盖和保护其下的其他组织,有较强的弹性和延伸能力。此外,口腔粘膜还有分泌、免疫、润滑等功能。
由此可见,粘膜虽薄,功能可观,拥有“正常口腔粘膜”的重要性一点儿不比健康的牙齿差。
要保护好口腔粘膜,还要知晓这层薄如蝉翼的组织会发生什么病痛。
可别小看了它,其间的疾病名堂还不少呢。和皮肤一样,口腔粘膜也是人体与外界各种有害因子直接接触的“第一道防线”。有接触就会有损伤,有损伤就需要修复。而在机体修复能力较差或者有害因素太强烈时,这道“第一防线”就会出现病痛。最常见的是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口腔粘膜可以出现破溃、糜烂、充血、渗出、化脓等一系列病程过程,此时患者会疼痛难熬,饮食难咽。过敏反应也常常出现在口腔粘膜上,具有过敏体质的人,一旦吃了某些食物(如海鲜、羊肉)或者某些药物(如安乃近),除了全身皮肤会发疹子或起风团块之外,口腔粘膜往往成为“重灾区”——口腔粘膜出现广泛性红肿,甚至“褪皮”,露出鲜红鲜红的创面,不要说吃饭,连喝水都痛如刀割。口疮,是几乎人人都可能患上的粘膜病,虽说口疮不会癌变,但反复不断地发作,粘膜上东烂一处,西烂一块的,“日子难过”。还有一些免疫性疾病,例如天疱疮、盘状红斑狼疮、白塞氏综合征等,也常常侵袭口腔粘膜,使之出现水疱、溃疡、血疤、结痂等病理变化。更要提醒的是,口腔粘膜还是肿瘤的发病“起源地”之一。不少口腔癌(尤其是鳞癌)的发生都与它有关。口腔粘膜上如果出现白色、红色、黑色等斑块和条纹的话,往往是“口腔白斑”“口腔赤斑”“口腔黑斑”或者“口腔扁平苔藓”等癌前病变或“癌前状态”的主要症状。当然,“癌前病变”并不是癌症,也不是每个患者都会癌变,只不过癌变的可能性较其他人大一些,但毕竟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所以更加应该引起重视。口腔粘膜作为全身粘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健康状况还可以作为一个窗口反映出机体的状态。同时,不少全身性的疾病,也会在口腔粘膜上反映出一些征兆。这就是我们的老祖宗在祖国医学理论中提到的“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的意思。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胃病患者出现“舌苔厚腻”;血液病患者有“舌腹出血点”;慢性结肠炎患者出现“口舌干燥”;贫血或糖尿病患者有“萎缩性舌炎”;肠息肉出现口腔“黑色素沉着”;克罗思病有“线性溃疡”;还有艾滋病、白色念珠菌病、性病等都可以在口腔粘膜上出现特殊的变化。
, 百拇医药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了解了口腔粘膜的正常结构、生理功能和疾病疼痛之后,如何保护好您的口腔粘膜就有了行动的方向。
首先,要定期检查您的口腔粘膜,不要等到出现了疼痛、牵拉、紧绷甚至出血、糜烂、溃破、斑纹、色素等异常情况时才去检查。一般说,正常的口腔粘膜应该适合以下几个形容词:“光滑的、连续的、湿润的、柔软的、粉红的、有弹性的”。如果您自己检查或请医师检查中发现哪一个形容词不能用来描述您的粘膜,那就有可能已经出现了毛病。
第二,要尽可能避免不良刺激因素。白酒、辣椒、醋、烫食等都应适可而止。更不用说将容易刺破或钩破口腔粘膜的食物或其他物品放入口腔咀嚼或玩弄。老年人镶牙后要注意自己的假牙是否合适,一般说,一副全口假牙装了5~6年之后必须更新重装,因为不合适的假牙很容易长期磨损某一固定部位的口腔粘膜,临床上由此而来的口腔肿瘤不在少数。
第三,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些人喜欢咬舌、咬唇、咬颊,这一类慢性刺激最初会引起粘膜上皮增生,一旦“风吹草动”,也容易引发肿瘤。还有些人因为害怕生癌,偶尔间对镜自照,发现舌根部或舌侧缘有些“肿块”(其实是正常的舌乳头或舌扁桃体),从此忧心忡忡,天天拉出舌头来看个究竟,结果拉伤了舌头的肌肉,造成了“舌灼痛”。还有些人,生活不够检点,因“不洁性行为”,患上了梅毒、尖锐湿疣等性病,使口腔粘膜上出现了溃疡、梅毒斑、赘生物等症状。其实,这些病痛完全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加以避免的。
, 百拇医药
第四,注意全身的营养状况,增强体质,减少全身疾病的发生,也能有效地防止口腔粘膜病。值得推荐的饮食有:新鲜瓜果蔬菜和低糖、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一旦发现有全身性疾病,则应该在治疗口腔粘膜病的同时积极治疗原发性全身疾病,“双管齐下”可以增强疗效。
最后,对那些已经发生口腔粘膜病的患者提些建议:一不要“怕”,不要有过多的思想负担;二不要“懒”,不要有病不治,不当回事;三不要“断”,不少粘膜病是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也有不少“癌前病变”需要长期随访,因此患者对治疗过程要有信心,有耐心,不自行中断疗程和随访,要配合医生做好治疗。
既然口腔粘膜如此重要,我们是不是也建议有关部门考虑像“爱牙日”“爱眼日”“爱耳日”那样设立一个“爱粘膜日”?以期引起大家对保护口腔粘膜的重视。
(编辑 樊明), 百拇医药(周曾同)
如果有人说:“不知道什么叫牙齿?”您一定会怀疑他是否“弱智”。要是说“不知粘膜为何物”,也许您会不以为然。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口腔粘膜病在我国发病率居高不下,而且有不断增高趋势的原因之一——保护口腔粘膜的知识普及不够。
要保护口腔粘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口腔粘膜。
其实很简单,如果把人体比作一件“棉袄”的话,皮肤就是“面子”,粘膜就是“衬里”。大家知道,人体是被“表面组织”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的,若不是,那么血液、体液就会流失殆尽。这种“表面组织”包括皮肤与粘膜,前者覆于体表,后者盖于体腔。口腔是人体中最大的“外露”体腔,它的表面覆盖组织就叫“口腔粘膜”。
粘膜与皮肤就像“两兄弟”,有极为相似的结构。只不过粘膜上不长毛发,也没有皮脂腺,粘膜虽然只有1~4个微米厚,但有丰富的细胞、血管、淋巴管、神经束、腺体和疏松结缔组织。其中鳞状上皮细胞会不断地生长、脱落,就像“轮胎表面的耐磨层”;朗罕氏细胞会抓住入侵的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就像是“边防部队”;黑色素细胞会分泌黑色素,使粘膜具有一定的色彩,就如一位“化妆师”;能够释放神经递质的麦克尔细胞,则像“通讯兵”,承担着信息传递的重任……除了这些必不可少的细胞组成粘膜的上皮层之外,粘膜下层由疏松如“软垫”的结缔组织和穿行其间的各种“管道”(包括血管、淋巴管、神经)和小的涎腺构成,它们不仅为上皮层提供附着的“栖息地”,而且是上皮的后方基地。正是由于这些结构的和谐相处,才能发挥口腔粘膜的完美功能。
, 百拇医药
口腔是人体极为重要的器官,讲话、吃饭、呼吸、消化甚至性生活都离不开它。其中,健康的口腔粘膜是口腔正常发挥其生理功能的前提条件之一。口腔粘膜按其部位和分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咀嚼粘膜,分布于硬腭和牙龈,因为口腔的这些区域,特别容易受到咀嚼食物的“冲击”,因而长得特别厚实,上皮细胞的新陈代谢特别快。二是特殊粘膜,仅仅分布在舌头的背部,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粘膜中分布着星星点点的“味蕾”,是人体中惟一能够鉴赏食物味道的地方,有了它方知甜酸苦辣,才有进食之欢。三是被覆粘膜,广泛分布于前两者未及之处。顾名思义,这种粘膜的主要作用就是覆盖和保护其下的其他组织,有较强的弹性和延伸能力。此外,口腔粘膜还有分泌、免疫、润滑等功能。
由此可见,粘膜虽薄,功能可观,拥有“正常口腔粘膜”的重要性一点儿不比健康的牙齿差。
要保护好口腔粘膜,还要知晓这层薄如蝉翼的组织会发生什么病痛。
可别小看了它,其间的疾病名堂还不少呢。和皮肤一样,口腔粘膜也是人体与外界各种有害因子直接接触的“第一道防线”。有接触就会有损伤,有损伤就需要修复。而在机体修复能力较差或者有害因素太强烈时,这道“第一防线”就会出现病痛。最常见的是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口腔粘膜可以出现破溃、糜烂、充血、渗出、化脓等一系列病程过程,此时患者会疼痛难熬,饮食难咽。过敏反应也常常出现在口腔粘膜上,具有过敏体质的人,一旦吃了某些食物(如海鲜、羊肉)或者某些药物(如安乃近),除了全身皮肤会发疹子或起风团块之外,口腔粘膜往往成为“重灾区”——口腔粘膜出现广泛性红肿,甚至“褪皮”,露出鲜红鲜红的创面,不要说吃饭,连喝水都痛如刀割。口疮,是几乎人人都可能患上的粘膜病,虽说口疮不会癌变,但反复不断地发作,粘膜上东烂一处,西烂一块的,“日子难过”。还有一些免疫性疾病,例如天疱疮、盘状红斑狼疮、白塞氏综合征等,也常常侵袭口腔粘膜,使之出现水疱、溃疡、血疤、结痂等病理变化。更要提醒的是,口腔粘膜还是肿瘤的发病“起源地”之一。不少口腔癌(尤其是鳞癌)的发生都与它有关。口腔粘膜上如果出现白色、红色、黑色等斑块和条纹的话,往往是“口腔白斑”“口腔赤斑”“口腔黑斑”或者“口腔扁平苔藓”等癌前病变或“癌前状态”的主要症状。当然,“癌前病变”并不是癌症,也不是每个患者都会癌变,只不过癌变的可能性较其他人大一些,但毕竟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所以更加应该引起重视。口腔粘膜作为全身粘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健康状况还可以作为一个窗口反映出机体的状态。同时,不少全身性的疾病,也会在口腔粘膜上反映出一些征兆。这就是我们的老祖宗在祖国医学理论中提到的“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的意思。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胃病患者出现“舌苔厚腻”;血液病患者有“舌腹出血点”;慢性结肠炎患者出现“口舌干燥”;贫血或糖尿病患者有“萎缩性舌炎”;肠息肉出现口腔“黑色素沉着”;克罗思病有“线性溃疡”;还有艾滋病、白色念珠菌病、性病等都可以在口腔粘膜上出现特殊的变化。
, 百拇医药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了解了口腔粘膜的正常结构、生理功能和疾病疼痛之后,如何保护好您的口腔粘膜就有了行动的方向。
首先,要定期检查您的口腔粘膜,不要等到出现了疼痛、牵拉、紧绷甚至出血、糜烂、溃破、斑纹、色素等异常情况时才去检查。一般说,正常的口腔粘膜应该适合以下几个形容词:“光滑的、连续的、湿润的、柔软的、粉红的、有弹性的”。如果您自己检查或请医师检查中发现哪一个形容词不能用来描述您的粘膜,那就有可能已经出现了毛病。
第二,要尽可能避免不良刺激因素。白酒、辣椒、醋、烫食等都应适可而止。更不用说将容易刺破或钩破口腔粘膜的食物或其他物品放入口腔咀嚼或玩弄。老年人镶牙后要注意自己的假牙是否合适,一般说,一副全口假牙装了5~6年之后必须更新重装,因为不合适的假牙很容易长期磨损某一固定部位的口腔粘膜,临床上由此而来的口腔肿瘤不在少数。
第三,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些人喜欢咬舌、咬唇、咬颊,这一类慢性刺激最初会引起粘膜上皮增生,一旦“风吹草动”,也容易引发肿瘤。还有些人因为害怕生癌,偶尔间对镜自照,发现舌根部或舌侧缘有些“肿块”(其实是正常的舌乳头或舌扁桃体),从此忧心忡忡,天天拉出舌头来看个究竟,结果拉伤了舌头的肌肉,造成了“舌灼痛”。还有些人,生活不够检点,因“不洁性行为”,患上了梅毒、尖锐湿疣等性病,使口腔粘膜上出现了溃疡、梅毒斑、赘生物等症状。其实,这些病痛完全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加以避免的。
, 百拇医药
第四,注意全身的营养状况,增强体质,减少全身疾病的发生,也能有效地防止口腔粘膜病。值得推荐的饮食有:新鲜瓜果蔬菜和低糖、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一旦发现有全身性疾病,则应该在治疗口腔粘膜病的同时积极治疗原发性全身疾病,“双管齐下”可以增强疗效。
最后,对那些已经发生口腔粘膜病的患者提些建议:一不要“怕”,不要有过多的思想负担;二不要“懒”,不要有病不治,不当回事;三不要“断”,不少粘膜病是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也有不少“癌前病变”需要长期随访,因此患者对治疗过程要有信心,有耐心,不自行中断疗程和随访,要配合医生做好治疗。
既然口腔粘膜如此重要,我们是不是也建议有关部门考虑像“爱牙日”“爱眼日”“爱耳日”那样设立一个“爱粘膜日”?以期引起大家对保护口腔粘膜的重视。
(编辑 樊明), 百拇医药(周曾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