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 > 2008年第2期
编号:11567584
探秘心理年龄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日 《祝您健康》 2008年第2期
     一个人对自己的年龄当然了如指掌,因为年龄只有一个。但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年龄有三个:生理年龄、智力年龄和心理年龄。

    在人的一生中,生理年龄、智力年龄、心理年龄并不是完全同步增长的。生理年龄有时间刻度;智力年龄有较完整的测量指标;心理年龄由于生命历程的不同则会出现较大的差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到“我老了”的感叹。乍一听,似乎指的是生理年龄,但仔细琢磨,却发现大多数人在说这话时,潜意识中指的却是一种心态——即心理年龄。

    所谓心理年龄,是指一个人在某一年龄阶段所显示出来的心理状况或水平。它与一个人的生理年龄(即实际年龄)的关系往往有如下几种情况:

    (1)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一致:心理状况与实际年龄基本符合,即表现出该年龄应当显示出的心理水平。两者一致者,其心理健康水平一般。

    (2)心理年龄低于实际年龄:处于此种情况的人,其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但这种“低”在一定范围内才是好的。如果过“低”,并非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3)心理年龄高于实际年龄:处于这种情况的人,其心理健康水平较差,且心理年龄愈“高”,则心理健康状况愈差。所谓心老,说的就是心理年龄超过了生理年龄。

    心理年龄的高低,和一个人的遗传、性格、经历、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甚至受到近期心情等多变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人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应成大致对应的关系,但在不同环境和教育程度的影响下,也可以表现出个体差异和不平衡性。

    心理年龄远大于实际年龄的人,会显得城府过深。他们很难与同龄的人有相互的理解和共同的语言;而心理年龄远低于实际年龄的人,则会显得比较天真,这不利于个人的社会化生存与成长。

    心理年龄并不是一个固定值,它只是心理发展的“时间参数”,随着人的不断努力,它可以得到调整和优化。如果在家庭关系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擅长利用这种变化,将十分有利于家庭关系及人际关系的处理。有关专家指出,此时的心理年龄可以成为改善各种沟通阻力的“滑动变阻器”。比如,对待小孩,我们可能都会自然而然地和他们用“孩子的口吻”来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比较顺利地与他们对话。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在把自身的心理年龄不自觉地下调到了与对方接近的尺度,所以不会觉得有沟通障碍。如果大家普遍应用这种方法,将会成为人际交往良好的润滑剂。

    正确认识心理年龄,可以帮助我们在多变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中,获得较佳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编辑 祝健), http://www.100md.com(王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