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 > 2011年第4期
编号:12079692
大师多长寿的启示(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祝您健康》 2011年第4期
     2009年7月11日,我国两位被尊为“国学大师”的著名学者季羡林、任继愈在同一天逝世:季老寿高98岁,任老寿高93岁。而在已去世和尚健在的著名专家学者中,像季、任两位寿高的“大师”级人物不在少数。例如,已故的启功93岁,齐白石94岁,巴金101岁,马寅初101岁,钱学森98岁,尚健在的周有光104岁……这些“大师”级人物的寿数都远远超过中国目前的人均寿命值。

    那么,大师多长寿的缘由何在?他们的“长寿之道”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这里试探索之。

    养生必先养德

    在如何才能长寿这个问题上,孔子有自己的见解。他明确地将道德修养与寿命长短联系在一起。他在《论语》中提出了“仁者寿”的观点,后来又有“大德必得其寿”的论述。

    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首席教授、荣获首届“国医大师”称号的、现年93岁的邓铁涛先生认为,“养生必先养德,缺德者难长寿”。他说:“大师之所以长寿,是因为他们的胸襟宽广,时常考虑的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要做大事业,因此他们不会看重个人一时得失,对苦难、挫折的耐受力特别强。”“如马寅初,他的一生算是苦难了,但是他有大智慧,写出了‘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这样大气魄的对联,他的心理素质是相当过硬的。”邓先生说:“心态才是决定长寿的重要因素。”
, 百拇医药
    马寅初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教育家,1955年写就《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1957年在北京大学讲演《新人口论》并向人大提案计划生育。在当时,“新人口论”因与领袖的“人多是好事”之说相左而受到批判,他则坚持己见,拒绝检讨,声明:“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投降。”他在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全国人大也罢免了他的常委职务之后,继续钻研“新人口论”,后又撰写《农书》。他认为发展中国经济的关键是人口问题和农业问题。遗憾的是,他用墨笔写在白色宣纸上的百万字《农书》长卷,在文革期间连同其他经济学资料被人付之一炬,多年心血毁于一旦,实在令人扼腕叹息。往昔,他呼吁“要和平,反内战,要民主,反独裁”,甚至“写好遗嘱去演讲”,慷慨激昂地抨击国民党当局,国民党当局对之恨又无奈。解放后,面对中国人口的沉重压力,他提出了“新人口论”,结果是“错批一人,误增三亿”。直到1979年,他才被恢复名誉。毫无疑问,马老的铮铮铁骨,表明他就是个大德之人。

    马老如此,其他享有高寿的“大师级”人物从不同角度也表现了他们的“德”,譬如巴金强调的是“讲真话”;季羡林则说:“我就两条:爱国和勤奋。”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也说:“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任继愈同样声言:“无论是作为一个普通公民,还是作为一名学者,第一位的是要爱国。”这些,都体现了他们的高尚情操,也表明“大德必得其寿”的论述是有道理的。
, 百拇医药
    “三不主义”

    2008年,教育部副部长、原北大副校长郝平给季羡林拜寿,季老打趣地说:“你们千万不要祝我长命百年,我今年97岁了,这样说顶多只能再活三年。”郝平于是说道:“那祝您寿比南山,活到一百二十八!”众人大笑。

    季老曾说:“我已到了九十岁,可谓长寿矣,因此经常有人向我询问长寿之道、养生之术,我敬谨答曰:养生无术是有术。”

    何谓“养生无术是有术”?那就是: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

    季老说:“我这个‘三不主义’,容易招误会。其实,我并不绝对反对适当的体育锻炼,但不要过头。”季老举例说明他的观点:他有两个朋友,十分重视养生,每天至少要锻炼两个钟头。季老感叹:“人生不过百年,每天费上两个钟头,统计起来,要有多少钟头啊!利用这些时间,能做多少事情啊!”“可他们二人,一个先我而去,一个卧病在家,不能出门。”所以季老说道:“一个人如果天天望长寿如大旱望云霓而又绝对相信体育锻炼,则此人心态恐怕不正常,反不如顺其自然为佳。”
, http://www.100md.com
    应该说,“动”在生命中的价值是不可否认的。但对于运动是不是可靠的益寿之道这一问题,1985年在纽约召开的国际老年学学术会议上,却只有1/3的学者赞成此说,另有1/3的学者不赞成此说,其余的则表示“吃不准”。不过,即使赞成运动有益长寿的人,也主张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和适可而止。若运动过度,可以加速身体某些器官的“磨损”使生理功能失调,人的寿命反会因此而缩短。

    季老说:“至于不挑食,其心态与上面相似。有人年才逾不惑,就开始挑食,蛋黄不吃,动物内脏不吃;每到吃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窘态可掬,看了令人失笑。以这种心态求长寿,岂非南辕而北辙!”在《季羡林之谜》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季老说:“有的人吃东西禁忌多如牛毛,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尝。吃一个苹果要消三次毒,然后削皮,削皮的刀子还要消毒,削了皮的苹果还要再消一次毒,此时的苹果已经毫无味道了,只剩下消毒药水味了。”“从前化学系有位教授,吃饭要仔细计算卡路里的数量,再计算维生素的多少,吃一顿饭用的数学公式之多等于一次实验。结果怎样呢?结果是每月饭费超过别人几十倍,而人却瘦成一只干巴鸡。一个人到了这种地步,还有什么人生之乐呢?”季老的观点是:“有什么吃什么,从不挑肥拣瘦,只要符合口味,什么胆固醇、高脂肪,一概通吃。”许多长寿名人如马寅初、启功、丁聪等,都主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 http://www.100md.com
    季老说:“我个人认为第三点最为重要,这就是对什么事情都不要嘀嘀咕咕,心胸开朗,乐观愉快,吃也吃得下,睡也睡得着,有问题设法解决之,有困难则努力克服之。”“人应该顺其自然,老了,难免会有些小毛病,闹些不舒服,我从不把这些放在心上,爱怎样就怎样。”

    在《周有光百岁口述》一书中,有“汉语拼音之父”之称的周有光先生说道:“我现在有‘三不主义’:一不立遗嘱,二不过生日,三不过年节。”都是“三不主义”,季老与周老的内容不同。但也有相同之处,这就是他们都有一颗乐观处世的心。

    乐观地对待疾病是“不嘀咕”的重要内涵。在这方面,书法和文物鉴定大家启功先生也是笑对病痛的大师。请看他诙谐风趣的《渔家傲·就医》:“痼疾多年除不掉,灵丹妙药全无效,自恨老来成病号。不是泡,谁拿性命开玩笑。牵引颈椎新上吊,又加硬领脖间套。是否病魔还会闹?天知道!今日且唱渔家傲。”

    养生要“忙”

    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副会长、年逾九旬的著名漫画家方成在回答关于他的养生之道时写, http://www.100md.com(黄建民)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