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曝背》的恬淡养生
最近读了唐朝李颀的《野老曝背》这首诗,感到很有意味和启发。“百岁老翁不种田,唯知曝背乐残年。有时扪虱独搔首,目送归鸿篱下眠”。
这首诗别具一格,读来饶有趣味。诗的大意是一个百岁老人,年岁大了不用再耕田使力,每天在暖乎乎的阳光下晒晒背,坐在地上捉捉虱子。暖暖的太阳晒得人懒懒欲睡,于是,干脆卧在篱笆下,看着远处归返的大雁,酣甜地睡上一觉。一个年高岁老,白发白须,却知足常乐,恬淡惬意的百岁老翁跃然纸上。白发老翁和艳艳的红日,青青的篱笆,高飞的大雁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
细品此诗,意味深长。这个老人年过百岁才得以放下田里的活,像老耕牛一样出了一辈子力,种了一辈子田,直到晚年才得以喘息一下。没有锦衣玉食,金玉满堂,只能篱下卧眠,即使这样他仍然觉得心满意足。阳光下,田野上,心归自然。人生的痛苦、幸福、烦恼、快乐,一切欲望被抛到九霄云外。一个忘我的躯体,和高飞的大雁、身旁的篱笆、空中的艳阳,自然地融合成一体。一呼一吸,一吐一纳,血液的流动,心脏的跳动,皆由大自然来主宰。思绪不再遨游,热血不再奔腾;心情宁静,超然忘我。他的存在,也许只有高飞的大雁知道,身下的小草知道,连他自己都超然不知了。这种超然的境界,是养生的最高境界。是他历经一生的风雨彩虹之后,领悟出的人生真谛。
心归自然,自然归心。人既是社会的一部分,更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作为老人,“人天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把心交给自然,把自然带人心中。用大自然的宁静纯洁净化尘世的喧嚣浮尘,培养恬淡自然的心态,即使身在闹市,也修养得会隐心,归心。俗话说,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庙。无论身处乡野还是闹市,恬淡自然是最佳的心境。老人就这样坦然享受着生命赐予的剩余时光,万事不再萦怀,一切谈笑任之,目送飞鸿,篱下酣眠。正因为老人素有如此恬淡自然的胸怀,才得以享受百岁遐龄。
这首诗的作者李颀,虽然在开元十三年中过进士,但他一生只做过新乡县尉这样一个芝麻小官,后来他索性辞官,过起隐士的生活——“罢吏今何适,辞家方独行”。《唐诗三百首》收集了李颀的一些诗,那首《送魏万之京》中的“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是古今传诵的名句。这首《野老曝背》,文字简练,平实易懂。既描述出一幅老人与自然淡然宁静的画面,也是诗人超然于世的一种内心抒发。
(编辑 林妙), 百拇医药(史连永)
这首诗别具一格,读来饶有趣味。诗的大意是一个百岁老人,年岁大了不用再耕田使力,每天在暖乎乎的阳光下晒晒背,坐在地上捉捉虱子。暖暖的太阳晒得人懒懒欲睡,于是,干脆卧在篱笆下,看着远处归返的大雁,酣甜地睡上一觉。一个年高岁老,白发白须,却知足常乐,恬淡惬意的百岁老翁跃然纸上。白发老翁和艳艳的红日,青青的篱笆,高飞的大雁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
细品此诗,意味深长。这个老人年过百岁才得以放下田里的活,像老耕牛一样出了一辈子力,种了一辈子田,直到晚年才得以喘息一下。没有锦衣玉食,金玉满堂,只能篱下卧眠,即使这样他仍然觉得心满意足。阳光下,田野上,心归自然。人生的痛苦、幸福、烦恼、快乐,一切欲望被抛到九霄云外。一个忘我的躯体,和高飞的大雁、身旁的篱笆、空中的艳阳,自然地融合成一体。一呼一吸,一吐一纳,血液的流动,心脏的跳动,皆由大自然来主宰。思绪不再遨游,热血不再奔腾;心情宁静,超然忘我。他的存在,也许只有高飞的大雁知道,身下的小草知道,连他自己都超然不知了。这种超然的境界,是养生的最高境界。是他历经一生的风雨彩虹之后,领悟出的人生真谛。
心归自然,自然归心。人既是社会的一部分,更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作为老人,“人天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把心交给自然,把自然带人心中。用大自然的宁静纯洁净化尘世的喧嚣浮尘,培养恬淡自然的心态,即使身在闹市,也修养得会隐心,归心。俗话说,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庙。无论身处乡野还是闹市,恬淡自然是最佳的心境。老人就这样坦然享受着生命赐予的剩余时光,万事不再萦怀,一切谈笑任之,目送飞鸿,篱下酣眠。正因为老人素有如此恬淡自然的胸怀,才得以享受百岁遐龄。
这首诗的作者李颀,虽然在开元十三年中过进士,但他一生只做过新乡县尉这样一个芝麻小官,后来他索性辞官,过起隐士的生活——“罢吏今何适,辞家方独行”。《唐诗三百首》收集了李颀的一些诗,那首《送魏万之京》中的“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是古今传诵的名句。这首《野老曝背》,文字简练,平实易懂。既描述出一幅老人与自然淡然宁静的画面,也是诗人超然于世的一种内心抒发。
(编辑 林妙), 百拇医药(史连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