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家桢:懂得调节健康
“基因”,是当前经常会见到的一个词。在同外,“基因”这个词于1909年被首次使用,而将“基因”一词带入中文的,是1937年8月回国执教的淡家桢先生,“中国的摩尔根”谈家桢先生(1909-2008年)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县。1926年7月高中毕业后被保送至苏州东吴大学,主修生物学。1930年被推荐至燕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34年9月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下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现代遗传学奠基人、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摩尔根及其助手杜布赞斯基。1936年获博士学位。学成后放弃国外优厚待遇而毅然回国,被聘为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1961年4月起任复旦大学副校长。198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3-1998年,任上海市第八、九、十屈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淡先生是蜚声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他从事遗传学研究和教学七十余年,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特别是他发现的瓢虫色斑遗传的“镶嵌显性现象”,被认为是经典遗传学发展的重要补充和现代综合进化理论的关键证据。著作有《基因与遗传》、《淡谈摩尔根学派的遗传学说》、《基因工程》、《有关辐射遗传学的若干问题》、《淡家桢文选》及与赵功民共同主编的《中国现代生物学家传》、《中国遗传学史》等。
在毛泽东的直接关心下,谈先生在复旦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专业、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和第一个生命科学院。谈先生被誉为是“中国的摩尔根”,使中国在世界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为中国的生命科学迈向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