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里的灭“火”养生
三个原因“引火烧身”,分门别类的“火”
春季是身体各脏器“火证”的多发季节。人们在描述自己身体不适时,经常用到“上火”这个词。牙痛,说是“上火”;眼睛红肿、口角糜烂,说是“上火”;小便赤黄,大便秘结,也说是“上火”。那么,这“上火”一说有无科学道理?又如何才能“灭火”呢?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5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火,是生命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在人体内,也的确有一种看不见的“火”,它虽非自然界熊熊燃烧的烈火,却有着火的某些特性:能够产生温暖和力量,提供生存的能源,推动生命的进程。这种“火”,被中医学称为“命门之火”。
但是,人体内的“火”倘若失去制约和调节,浮炎于上,蔓延成灾,便会戕害机体,造成生理功能的紊乱。
三个原因“引火烧身”
春天来到,气温渐渐转暖,万物恢复生机。人体的阳气也随之上升,内脏里蓄积了一个冬天的内热容易被扰动,破坏体内的冷热平衡,这时就会出现春燥。春季,风比较大,气候较干燥,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这时就容易感觉不适。此外,春季天气变化反复无常,人体比较难以保持自身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容易因为生理机能失调而出现“上火”症状。
除外气候的因素,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也容易引起人上火。
休息不足一般人每天最好能保证8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0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