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抗疼痛中武装自己,疼痛医学如何让人类拥有免于疼痛的权利(2)
1975年,第一届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在意大利历史名城佛罗伦萨召开。国际疼痛学会的成立,标志着热衷于疼痛医学的医务人员可以自主地研究和开展疼痛疾病的诊疗方法。我国医学界对疼痛的关注自古有之,疼痛治疗更是历史悠久。1960年开始,运用针刺麻痹(针麻)以治疗各种慢性顽固性疼痛成为镇痛的主要内容,也逐步开始了针对痛觉的基础与临床结合研究,相关研究颇丰,部分成果甚至一度让国际医学界震惊。在推进研究与国际交流的过程中,业内专家们萌发了组织疼痛学会的意向。国际疼痛学会中国分会于1989年成立,这象征着中国已经和疼痛医学的国际潮流接轨。疼痛科的正式设立,我国其实走在了世界的前沿。大多数发达国家虽然有着疼痛医学的研究与组织,但临床治疗中绝大多数还是以“疼痛门诊”的形式存在,由麻醉医师或康复医师兼任。“广泛成立疼痛科会不会过于超前?”“研究和临床水平到没到形成独立科室的阶段?”这些争议让当时的许多学者与主管部门陷入了犹豫。经过不断努力、广泛联系、充分论证,吴阶平、韩济生、韩启德、裘法祖、郭应禄、胡亚美、陈可冀、樊代明等18位院士亲笔签字写下了支持信,原卫生部经过了两年的多方调研与研究,最后决定:在我国二级以上医院成立疼痛科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8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