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防治与分析(1)
摘要:目的: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过高而引起的一组疾病,严重时可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受损引发胆红素脑病,影响新生儿智力发育,是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的“隐形杀手”。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新生儿黄疸在优育学方面和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尤其要注意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做到未雨绸缪。通过对多例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分析新生儿黄疸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诊治;观察;护理
在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科工作15年,经常碰到各种类型的新生儿黄疸,因而对新生儿黄疸的防治及护理作了一些积极有益的研究和探索。
1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的。胆红素是红血球被破坏的代谢产物,如果胆红素太高,即“高胆红素症”,会引起黄疸。一般胆红素分为直接型与间接型,直接型的胆红素主要是肝脏胆道的问题;间接型的黄疸是由于红血球破坏过多,新生儿排泻较慢,使体内胆红素太高,黄疸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这有可能会导致脑部神经发展障碍,所以都需注意。
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
1.1 生理性黄疸
通常新生儿在出生两天后,就可以用肉眼看出皮肤、黏膜及巩膜有点黄,黄疸先见于面、颈,然后可遍及躯干及四肢,一般稍呈黄色,巩膜可有轻度黄染,但手心足底不黄。除黄疸外,小儿全身健康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大小便颜色正常。生理性黄疸大多在生后2~3日出生,第4~6日最明显,足月儿多在生后7~10日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4周消退。
这时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15mg/dL就属正常范围。生理性黄疸期间多喂温开水或葡萄糖水利尿,一般不需要治疗。
1.2病理性黄疸
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很多,足月儿跟早产儿的标准不尽相同,家长如果发现以下情况就要送医院观察了:
(1)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之内就发现黄疸,是“早发性黄疸”。
(2)黄疸指数一下子升太高,一天增加5mg/dL以上,这种情况比较常见的是溶血型黄疸(妈妈和宝宝的血型不合)。
(3)黄疸指数升得太高,有15mg/dL。
(4)持续的时间太长,一般生理性黄疸持续的时间是7~14天,如果超过两个星期就要注意了。
2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
2.1红血球破坏过多
红血球破坏过多,这多半是间接型的高胆红素造成,高胆红素可以自由进出脑部,一旦脑部发育不成熟、本身有先天疾病或早产,就更容易造成伤害,因为黄疸主要就怕对脑部造成伤害。黄疸太高会造成脑部产生核黄疸,导致脑部神经发展障碍,该病多危及生命,即便抢救治疗及时保住生命,但也可能会遗留日后的脑瘫。
黄疸也有可能由于在妈妈怀孕的时侯,抗体由胎盘传到宝宝身上,宝宝就可能会造成溶血问题(妈妈与宝宝的血型不合),大部分O型血型的妈妈生A型血型或B型血型的宝宝比较容易发生,因为妈妈体内有抗A、抗,这不代表O型血型妈妈生的孩子一定会有问题。而蚕豆症的孩子由于红血球酵素的缺乏,在某些状态下红血球很容易被破坏,而造成溶血,或者本身先天血球构造不良的宝宝也可能造成溶血性的黄疸。
2.2肝脏代谢减少
新生儿的肝脏功能还没发育完全,胆红素经肝脏排泄出来,代谢来不及也会造成黄疸。如果宝宝因为感染造成肝脏功能有问题,或者肝、胆道有先天性异常也会导致黄疸升高。
2.3混合型
当然也有可能以上两者原因均有,这需要由医生来判断比较好
2.4喂母乳造成
许多人会认为喂母乳与黄疸有关,其实并不尽然,我认为要把其他造成黄疸原因都排除,才能说是因为母奶造成黄疸。由于前1个星期的黄疸,有可能是因为喂食不足所导致脱水,这时如果指数小于20mg/dL就没有问题,因为至今还没有因母乳性黄疸产生脑病变报告的文献,所以一般不用终止母乳喂食,但如果超过20mg/dL,可以暂时停止喂母乳,用婴儿奶粉辅助。如果在48小时之内黄疸改善再重新喂食母乳,胆红素可能会稍微回升2~4 mg/dL,对宝宝不会有影响。母乳所产生的黄疸,大约会在1~3个月内完全消失。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一般不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多数能自行恢复。孕妇预防 :(1)孕期绝对禁止服用含有激素的滋补品及食品或饮料等。 (2)慎重服用中药人参类制剂及食品。
3病理性黄疸的治疗
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尤其要注意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做到未雨绸缪。
轻者可单纯应用中药治疗。口服退黄中药,并可静脉滴注“茵栀黄注射液”。较重者,在中药的基础上加用光疗和白蛋白、强的松及酶诱导剂治疗,可以控制病情发展,加快退黄速度。
3.1光治疗。
临床普遍采用,较为安全和理想。光线可促进胆红素分解,临床上采用200尺烛光的300纳米~600纳米波长的光谱,降低血中胆红素,防止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常用方法如下:新生儿裸体卧于光疗箱中,双眼及睾丸用黑纸遮盖,用单光(20W蓝色荧光灯管8支平列排成弧形,管间距离2.5cm,距患儿35-50cm)或用双光(上下各6支灯管,下方距离患儿25-35cm)照射,持续24-48小时,胆红素下降到120umol/L以下即可停止治疗。光疗时需要给予静脉补充水、电解质及输注药物。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液体补给(以防脱水)和护肝治疗。
3.2促进结合和排泄。
琼脂可稳定胆红素于水溶液中,阻止胆红素被细菌转化;并有轻泻作用,阻止胆红素的肝肠循环。新生儿内服琼脂能有效地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增加胆红素的排泄,以用活性炭和消胆胺为佳。2008年我曾对辖区内67名轻度黄疸患儿中的40名服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每次半支,每日4次温水冲服,促进 胆红素的肠道排泄,3-5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与另27名未服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的患儿相比,黄疸的消退速度明显加快。(2)酶诱导剂:常用苯巴比妥(鲁米那)。生后第1周给药,剂量为4-8mg/kg/日,连服4日,3-7日可显效。也可首次给大剂量(8mg/kg/日),然后小剂量维持(4mg/kg/日)。加用尼可刹米(可拉明)lOOmg/kg/日,可提高疗效。口服苯巴比妥,每日每公斤体重5毫克,分3次,每隔8小时服一次;肌内注射,每日每公斤体重5毫克,分2次。在应用时,可先采取肌内注射,后改为口服给药的方法。在应用苯巴比妥治疗过程中,应反复检查血清胆红素的含量,如低于8%—10%毫克以下时,应考虑停药。经治疗后无效,可改用其它方法进行治疗。
3.3中医药治疗
⑴湿热熏蒸:面目发黄,黄色鲜明,精神不振,不欲吮乳,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病情较重者,可见神昏,抽搐。
治法: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方药:茵陈10克、栀子3克、大黄2克、枳实3克、车前草6克、茯苓10克。
中成药:茵陈五苓丸、茵栀黄注射液。
⑵寒湿阻滞:,面目皮肤发黄,色淡而晦暗,或黄疸日久不退,神疲困倦,四肢欠温,纳少易吐,大便溏薄色白,小便短少,或腹胀气短,舌淡苔腻。
治法:温中化湿,益气健脾。, 百拇医药(毛道亮)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诊治;观察;护理
在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科工作15年,经常碰到各种类型的新生儿黄疸,因而对新生儿黄疸的防治及护理作了一些积极有益的研究和探索。
1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的。胆红素是红血球被破坏的代谢产物,如果胆红素太高,即“高胆红素症”,会引起黄疸。一般胆红素分为直接型与间接型,直接型的胆红素主要是肝脏胆道的问题;间接型的黄疸是由于红血球破坏过多,新生儿排泻较慢,使体内胆红素太高,黄疸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这有可能会导致脑部神经发展障碍,所以都需注意。
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
1.1 生理性黄疸
通常新生儿在出生两天后,就可以用肉眼看出皮肤、黏膜及巩膜有点黄,黄疸先见于面、颈,然后可遍及躯干及四肢,一般稍呈黄色,巩膜可有轻度黄染,但手心足底不黄。除黄疸外,小儿全身健康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大小便颜色正常。生理性黄疸大多在生后2~3日出生,第4~6日最明显,足月儿多在生后7~10日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4周消退。
这时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15mg/dL就属正常范围。生理性黄疸期间多喂温开水或葡萄糖水利尿,一般不需要治疗。
1.2病理性黄疸
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很多,足月儿跟早产儿的标准不尽相同,家长如果发现以下情况就要送医院观察了:
(1)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之内就发现黄疸,是“早发性黄疸”。
(2)黄疸指数一下子升太高,一天增加5mg/dL以上,这种情况比较常见的是溶血型黄疸(妈妈和宝宝的血型不合)。
(3)黄疸指数升得太高,有15mg/dL。
(4)持续的时间太长,一般生理性黄疸持续的时间是7~14天,如果超过两个星期就要注意了。
2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
2.1红血球破坏过多
红血球破坏过多,这多半是间接型的高胆红素造成,高胆红素可以自由进出脑部,一旦脑部发育不成熟、本身有先天疾病或早产,就更容易造成伤害,因为黄疸主要就怕对脑部造成伤害。黄疸太高会造成脑部产生核黄疸,导致脑部神经发展障碍,该病多危及生命,即便抢救治疗及时保住生命,但也可能会遗留日后的脑瘫。
黄疸也有可能由于在妈妈怀孕的时侯,抗体由胎盘传到宝宝身上,宝宝就可能会造成溶血问题(妈妈与宝宝的血型不合),大部分O型血型的妈妈生A型血型或B型血型的宝宝比较容易发生,因为妈妈体内有抗A、抗,这不代表O型血型妈妈生的孩子一定会有问题。而蚕豆症的孩子由于红血球酵素的缺乏,在某些状态下红血球很容易被破坏,而造成溶血,或者本身先天血球构造不良的宝宝也可能造成溶血性的黄疸。
2.2肝脏代谢减少
新生儿的肝脏功能还没发育完全,胆红素经肝脏排泄出来,代谢来不及也会造成黄疸。如果宝宝因为感染造成肝脏功能有问题,或者肝、胆道有先天性异常也会导致黄疸升高。
2.3混合型
当然也有可能以上两者原因均有,这需要由医生来判断比较好
2.4喂母乳造成
许多人会认为喂母乳与黄疸有关,其实并不尽然,我认为要把其他造成黄疸原因都排除,才能说是因为母奶造成黄疸。由于前1个星期的黄疸,有可能是因为喂食不足所导致脱水,这时如果指数小于20mg/dL就没有问题,因为至今还没有因母乳性黄疸产生脑病变报告的文献,所以一般不用终止母乳喂食,但如果超过20mg/dL,可以暂时停止喂母乳,用婴儿奶粉辅助。如果在48小时之内黄疸改善再重新喂食母乳,胆红素可能会稍微回升2~4 mg/dL,对宝宝不会有影响。母乳所产生的黄疸,大约会在1~3个月内完全消失。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一般不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多数能自行恢复。孕妇预防 :(1)孕期绝对禁止服用含有激素的滋补品及食品或饮料等。 (2)慎重服用中药人参类制剂及食品。
3病理性黄疸的治疗
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尤其要注意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做到未雨绸缪。
轻者可单纯应用中药治疗。口服退黄中药,并可静脉滴注“茵栀黄注射液”。较重者,在中药的基础上加用光疗和白蛋白、强的松及酶诱导剂治疗,可以控制病情发展,加快退黄速度。
3.1光治疗。
临床普遍采用,较为安全和理想。光线可促进胆红素分解,临床上采用200尺烛光的300纳米~600纳米波长的光谱,降低血中胆红素,防止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常用方法如下:新生儿裸体卧于光疗箱中,双眼及睾丸用黑纸遮盖,用单光(20W蓝色荧光灯管8支平列排成弧形,管间距离2.5cm,距患儿35-50cm)或用双光(上下各6支灯管,下方距离患儿25-35cm)照射,持续24-48小时,胆红素下降到120umol/L以下即可停止治疗。光疗时需要给予静脉补充水、电解质及输注药物。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液体补给(以防脱水)和护肝治疗。
3.2促进结合和排泄。
琼脂可稳定胆红素于水溶液中,阻止胆红素被细菌转化;并有轻泻作用,阻止胆红素的肝肠循环。新生儿内服琼脂能有效地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增加胆红素的排泄,以用活性炭和消胆胺为佳。2008年我曾对辖区内67名轻度黄疸患儿中的40名服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每次半支,每日4次温水冲服,促进 胆红素的肠道排泄,3-5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与另27名未服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的患儿相比,黄疸的消退速度明显加快。(2)酶诱导剂:常用苯巴比妥(鲁米那)。生后第1周给药,剂量为4-8mg/kg/日,连服4日,3-7日可显效。也可首次给大剂量(8mg/kg/日),然后小剂量维持(4mg/kg/日)。加用尼可刹米(可拉明)lOOmg/kg/日,可提高疗效。口服苯巴比妥,每日每公斤体重5毫克,分3次,每隔8小时服一次;肌内注射,每日每公斤体重5毫克,分2次。在应用时,可先采取肌内注射,后改为口服给药的方法。在应用苯巴比妥治疗过程中,应反复检查血清胆红素的含量,如低于8%—10%毫克以下时,应考虑停药。经治疗后无效,可改用其它方法进行治疗。
3.3中医药治疗
⑴湿热熏蒸:面目发黄,黄色鲜明,精神不振,不欲吮乳,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病情较重者,可见神昏,抽搐。
治法: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方药:茵陈10克、栀子3克、大黄2克、枳实3克、车前草6克、茯苓10克。
中成药:茵陈五苓丸、茵栀黄注射液。
⑵寒湿阻滞:,面目皮肤发黄,色淡而晦暗,或黄疸日久不退,神疲困倦,四肢欠温,纳少易吐,大便溏薄色白,小便短少,或腹胀气短,舌淡苔腻。
治法:温中化湿,益气健脾。, 百拇医药(毛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