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文摘版》 > 20162
编号:13630176
《大气法》与专家的眼泪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1日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62
     《大气污染防治法》历时15年修订,于近日报送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三审,不出意外,通过已成定局。“看了《大气法》报告难以入眠,真想大哭一场。”2015年8月25日,一参加过《大气法》修订草案起草的专家感叹,自己多么的渺小和无力。

    光明网2015年8月28日就此刊登邓海建的文章说,立法博弈之深刻,局外人是很难懂的。《大气法》修改一拖再拖。主凶是环境与发展之间的跷跷板效应。多位参加过初稿起草专家表示,真正做过研究的相关领域专家都没有参加到编制工作,“写的建议也被扔到了垃圾桶里了。”专家的抱怨,大概是两个层面考量:一是新法够不够“实在”?比如总量控制与达标排放、质量管理之间,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诸多权责利的关系,应该是清晰而明确的。二是新法有没有“私货”?不能为了推销某种产品,就把落后标准与技术也囫囵地塞进去。

    大气污染防治是中国的难题,也是世界的难题。没有一部法律是完美无瑕的,而法律的稳定性,也总是相对的。但越是公共关切的立法与修法,越是要在公信程序上,有个清白正义的姿态。

    专家的激愤之词或者义愤之泪,也许是值得商榷的。不过,还是希望哪怕是三审顺利通过的新《大气法》,也能有个谦抑的姿态,来回应这些忧虑与追问。

    (摘自《中国经营报》),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