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文摘版》 > 20162
编号:13630192
我们家借过的东西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1日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62
     父亲牺牲后,我们家立刻到了一无所有的地步。于是,母亲首先向村里人借了一个厢房,将我们安顿下来,然后就借锅借碗借筷借粮食。

    母亲带着我们姊妹四个,从28岁开始守寡。孤儿寡母,没有其他生活出路,就种租田。姐姐6岁,哥哥5岁,二哥4岁,就参加劳动。首先遇到的是种田无牛,做生意无本。于是就向湾里人借牛用,但是,一家只能借一次,时而借牛遇到阻碍,说,你要用牛,我也要用牛,后来母亲以人工换牛。母亲认为这也不是一个长远之计,两年后,她借钱买了一头小牛犊,交给我放牧,一年后教它学耕田。

    大型农具买不起,只好向湾里人家借水车、借犁、借耙、借耖、借氽滚,打谷打麦借石磙。

    生活用具也买不起,借累子脱谷壳,借磨子磨粉子,借晒甸晒东西,借团框、簸箕、筛子等。

    我家种的租田水利条件特别差,遇到干旱,几乎绝收,加之租稞特别重,断炊是常事。母亲只好拿着升子跑遍全湾借米、借饭、借油、借盐。时而借无门,全家人只得挨饿。

    大哥去岳父母家上门送礼,可是没有像样的衣服,平日衣衫褴褛,穿着不能见人,就向好友借衣服到岳父母家去,一回家就洗好、晒干马上还给人家。我们家一年到头没有在街上买过鱼和肉,没有荤腥,连过年也没有鱼和肉敬神敬鬼敬祖宗。于是就到邻居家借一条鱼,在另一家借一块猪头肉,上完供后马上奉还。

    有些东西都是反复借,好在那时民风好,人们不厌其烦,让我们全家渡过了难关。

    湾里人们齐说:“有的人家是万事不求人,可是你们家什么都借,万事都求人。”

    正是有这样什么都要借的苦日子垫底,我才觉得现在的生活太好了,太值得珍惜了。

    (陈世高/文,摘自《新老年周刊》),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