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文摘版》 > 20165
编号:13627334
安徽 为大地“疗伤”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1日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65
     一度千疮百孔的火龙山,如今绿色满眼。

    “长年的矿山开采和少数人盗采滥挖,使得山体破损严重,采坑密布。”安徽省肥东县国土资源局局长许有柱介绍说。火龙山及周边地区遭破坏山体面积曾达68公顷。对此,肥东县实施环巢湖地区非煤矿山关闭整治行动,对上百家石料破碎企业整治关闭,恢复耕地面积25.18公顷,恢复林地面积28.96公顷。

    “火龙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是安徽省生态修复工程的一个缩影。10年来,安徽已累计投入资金近28.4亿元,完成193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完成治理面积约40平方公里。”安徽省国土厅资源恢复整治处处长陈丽民介绍说。

    滁州专项编制了琅琊山景区废弃停采宕口的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规划,将昔日废弃的采石场变成了景观园林;淮北治理采煤塌陷区15.5万亩,在塌陷区上建成3家公园,成功在石头山上造林12万多亩,打造出皖北的“好江南”。

    “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陈丽民介绍说,安徽出台《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条例规章,以落实责任为抓手,促进以矿山为主体的生态恢复工程加快实施。

    “大通湿地生态园是在大通煤矿长期开采形成的塌陷区上建立的。”淮南矿业集团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2007年,全国最大的资源枯竭矿区“泉大”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启动,总投入100亿元,治理东至大通矿区、西到泉山共22.2平方公里的“城市荒地”。如今,“泉大”生态环境修复带来6平方公里的城市用地,恢复了9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地,近万户棚户区职工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周边25万居民直接受益。

    2013年底,安徽省启动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江河沿线及城市周边、省际周边、景区周边的“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安徽现已关停“沿线沿边”非煤矿山1109座,实施生态修复,完成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63个、治理面积364.138公顷,完成造林和绿化面积400多万亩。

    (何聪/文,摘自《人民日报》),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