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的“以德济生”养生经
葛洪是我国晋代的道教理论家和医学家,也是著名的养生家。早在年轻时,他就对世上那种追逐名利的风气深恶痛绝。他热衷于修身養性,同时爱好体育锻炼,精通刀、枪、剑、戟、射等武艺,又喜钻研医道和养生之学。晚年则隐居在广东的罗浮山,过着悠闲的生活,他的养生方式值得今人借鉴。
葛洪认为,求长生,修至道,关键在于精神专一、情志静寂,世俗的权势及物质都会妨碍人们的延年益寿。所以,最根本的有四个方法,即“欲得恬愉淡泊,涤除嗜欲。内视返听,尸居无心。”这些要求归根结底,就是要求人们不得驰心于外,要收敛精神,专心的修养情性。由此可见,葛洪十分重视身心的修炼。
葛洪曾提出一个“先讲治身,后谈养生”的著名观点,并引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他说,人之身,犹如国家。人的胸腹就是宫室,四肢好比是郊区,骨节好比是百官,肌肉是城市中的街道,精神犹如统帅一个国家的君主,血液好比臣子,真气就如众民。善于养生者,关键在于保护身心,就像领袖会治国、会爱民。民众有弊,国家就会灭亡;人之气衰,身体就会凋谢。因此,善养生者必须注重预防,要禁绝一切不良的嗜好,抛却名利权势,这就是治身之道。一个人只要做到心胸开阔,精神安闲,必可益寿延年。
葛洪强调生活起居要有节制。他认为,人的寿命不取决于天命,而取决于自身。正确的养生方法就在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若能持之以恒,必将受益终生。起居方面要做到“六勿”:“不饥勿强食,不渴勿强饮”“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饱食”“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勿过极,少勿至饥。”意思是说:已经吃饱了就不要强行进食,因为强行进食容易损伤脾胃;不感觉渴就不要强行饮水,否则会使胃胀而伤胃。冬季日短,一般起床较晚,但不能不吃早餐;夏季白天较长,睡得较迟,但睡前不可过量饮食。身体应该适度劳作,饮食也应该适当控制,但是劳作不要过量,节食不可无度,应以满足人体需求为准。
在葛洪看来,想要求得长生,还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心存慈爱,见到他人有好事要感到高兴,见到他人有痛苦要感到痛心,在他人有急事或穷困至极的时候要伸手相救,不要伤害生命;见到他人获得财物就好像自己获得一样高兴,见到他人损失财物就像自己损失一样难过;不把自己看得很高贵,不自我夸奖,不嫉妒别人,不接触和陷入阴贼一伙。只有这样做,才称得上有道德。
葛洪的这种“以德济生”的理念与孔子的“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修道以仁”等观点有着相似之处,他们均视修德为养生之本。
(何旭/文,摘自《科学养生》), 百拇医药
葛洪认为,求长生,修至道,关键在于精神专一、情志静寂,世俗的权势及物质都会妨碍人们的延年益寿。所以,最根本的有四个方法,即“欲得恬愉淡泊,涤除嗜欲。内视返听,尸居无心。”这些要求归根结底,就是要求人们不得驰心于外,要收敛精神,专心的修养情性。由此可见,葛洪十分重视身心的修炼。
葛洪曾提出一个“先讲治身,后谈养生”的著名观点,并引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他说,人之身,犹如国家。人的胸腹就是宫室,四肢好比是郊区,骨节好比是百官,肌肉是城市中的街道,精神犹如统帅一个国家的君主,血液好比臣子,真气就如众民。善于养生者,关键在于保护身心,就像领袖会治国、会爱民。民众有弊,国家就会灭亡;人之气衰,身体就会凋谢。因此,善养生者必须注重预防,要禁绝一切不良的嗜好,抛却名利权势,这就是治身之道。一个人只要做到心胸开阔,精神安闲,必可益寿延年。
葛洪强调生活起居要有节制。他认为,人的寿命不取决于天命,而取决于自身。正确的养生方法就在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若能持之以恒,必将受益终生。起居方面要做到“六勿”:“不饥勿强食,不渴勿强饮”“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饱食”“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勿过极,少勿至饥。”意思是说:已经吃饱了就不要强行进食,因为强行进食容易损伤脾胃;不感觉渴就不要强行饮水,否则会使胃胀而伤胃。冬季日短,一般起床较晚,但不能不吃早餐;夏季白天较长,睡得较迟,但睡前不可过量饮食。身体应该适度劳作,饮食也应该适当控制,但是劳作不要过量,节食不可无度,应以满足人体需求为准。
在葛洪看来,想要求得长生,还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心存慈爱,见到他人有好事要感到高兴,见到他人有痛苦要感到痛心,在他人有急事或穷困至极的时候要伸手相救,不要伤害生命;见到他人获得财物就好像自己获得一样高兴,见到他人损失财物就像自己损失一样难过;不把自己看得很高贵,不自我夸奖,不嫉妒别人,不接触和陷入阴贼一伙。只有这样做,才称得上有道德。
葛洪的这种“以德济生”的理念与孔子的“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修道以仁”等观点有着相似之处,他们均视修德为养生之本。
(何旭/文,摘自《科学养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