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文摘版》 > 20201
编号:13521205
为何有人是路痴,有人就是活地图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1日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01
     在没有导航的年代,一个路痴一定要带一个活地图朋友才能安心出门。不过,为什么有人是路痴,有人就是活地图呢?

    此前,我们一直认为这是生活习惯所致,出门出的多了,自然就成了活地图,不常出门的人自然就是路痴。但科学家们显然不满足于这个答案,他們研究后得出:活地图还是超级路痴,关键取决于大脑中的“内置GPS系统”。

    1971年,美国约翰·奥基夫教授用老鼠做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让老鼠在一个空旷的房间自由撒欢儿,当老鼠每次跑到一个特定的地点时,大脑里的一些神经细胞就会被激活,像是在做记号。奥基夫把这些细胞称之为“位置细胞”,它们存在于大脑的海马体中。

    可是只有位置细胞并不足以解释空间定位能力。方向是如何感知的呢?1980年,科学家发现了大脑中利用前庭系统来产生特定兴奋、感知方向的头部方向细胞。头部方向细胞可以帮助人们感知头部方向,比如当脑袋朝向北方的时候,一组细胞就会很兴奋,当脑袋转向另一个方向的时候,这组细胞就会安静下来,而另一组细胞就开始兴奋了。

    位置细胞确定地点,方向细胞给了方向,那么距离怎么办呢?

    挪威的莫泽夫妇经过多年努力,在老鼠的大脑中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神经元——位于海马体附近的“网格细胞”。不同尺度的网格细胞给位置细胞提供了一个最基本位置信息的输入源,通过整合形成了位置信息。这些细胞可以构建出坐标系统,它们与位置细胞一起,在大脑中建立了一套综合定位系统。

    那网格细胞的功能是什么呢?比如,动物去寻找食物,一旦找到了食物,就会以最短的距离快速回到窝里,而不是原路返回。如果只有位置细胞的话,就只有路径的信息。而网格细胞的作用,就是在于整合这一路径,计算出两点之间的距离。

    大脑中的这套由位置细胞、网格细胞以及一些其他功能细胞构成的“内置GPS”系统,可以确定身体的空间位置,并使我们能够利用这些信息,在复杂的环境中准确地规划路线,进行导航。当动物或人类进入某一个新环境后,这套系统便会不断地重复学习记忆的过程,持续更新和巩固新环境的空间信息。不同的人,由于细胞的个体差异,导致学习能力有所不同。

    位置细胞形成的空间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退、丢失,也能通过训练来加强,且这种记忆具有一定可塑性,所以那些“路痴”通过训练一样可以成为“活地图”。

    (摘自《知识窗》),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