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禅改名
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的一代宗师、美术教育家李苦禅,原名李英杰,后改名李英,生于山东省高唐县李奇庄的一个贫苦农家。
1918年,李英揣着父亲借来的4块大洋,趁暑假期间赴北京学艺。1919年,进入北京大学附设的留法“勤工俭学会”半工半读,在视野上打开了新世界的前景。
1922年,李英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西画系(即后来的国立北京艺专)学习。画画是烧钱的行当,他形容昂贵的绘画材料时说:“画油画告上一笔(山东方言,添上一笔的意思),那比在老家告一笔香油还贵。”
当初在学校画炭画,木炭笔迹不用橡皮擦干净,而是用学校发给学生的馒头蘸,蘸到最后,馒头上都是木炭灰。家境稍微好点的学生,都把馒头扔了,李英不舍得,偷偷把黑馒头吃了。
贫寒的家境无力供给他学习和生活的费用,经朋友介绍,李英到车场租了一辆人力车,靠上课之余和夜间卖苦力拉洋车维持生计。这期间,他节衣縮食坚持学习,甚至拾取人家丢弃的铅笔头练习素描。最艰难时,只能每天以粥度日。同学林一庐见他生活如此窘迫,送了他一个绰号“苦禅”。苦,即苦难的经历;禅,古称写意画为禅宗画。李英马上领悟了其中含义,欣然接受后很乐观地说:“名之固当!名之固当!”
从此,他在国画上题款“苦禅”,在西画上题款“李英”。改名后的李苦禅自强不息,并以苦禅之名行世,使自己进入书画大师的行列。
(摘自《人民政协报》), 百拇医药(冯忠方)
1918年,李英揣着父亲借来的4块大洋,趁暑假期间赴北京学艺。1919年,进入北京大学附设的留法“勤工俭学会”半工半读,在视野上打开了新世界的前景。
1922年,李英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西画系(即后来的国立北京艺专)学习。画画是烧钱的行当,他形容昂贵的绘画材料时说:“画油画告上一笔(山东方言,添上一笔的意思),那比在老家告一笔香油还贵。”
当初在学校画炭画,木炭笔迹不用橡皮擦干净,而是用学校发给学生的馒头蘸,蘸到最后,馒头上都是木炭灰。家境稍微好点的学生,都把馒头扔了,李英不舍得,偷偷把黑馒头吃了。
贫寒的家境无力供给他学习和生活的费用,经朋友介绍,李英到车场租了一辆人力车,靠上课之余和夜间卖苦力拉洋车维持生计。这期间,他节衣縮食坚持学习,甚至拾取人家丢弃的铅笔头练习素描。最艰难时,只能每天以粥度日。同学林一庐见他生活如此窘迫,送了他一个绰号“苦禅”。苦,即苦难的经历;禅,古称写意画为禅宗画。李英马上领悟了其中含义,欣然接受后很乐观地说:“名之固当!名之固当!”
从此,他在国画上题款“苦禅”,在西画上题款“李英”。改名后的李苦禅自强不息,并以苦禅之名行世,使自己进入书画大师的行列。
(摘自《人民政协报》), 百拇医药(冯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