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文摘版》 > 2022年第5期
编号:239618
说说临终关怀
http://www.100md.com 2022年5月9日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2年第5期
家属,医生,医院
     路桂军

    社会赋予我们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对于患者的生命,但凡有一线生机,一定要全力以赴。当遇到有人溺水,或者突发触电等情况,我们抢救过来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也是一个个具体的生命。但是对于肿瘤患者来说,我们能做的只是第一次抢救,第二次抢救,第三次抢救……直到患者生命走到终点。

    每一位患者临终的时候,都需要一个凝重、安详、温情的告别时间。没有人希望自己最后的生命时刻是在救护车上度过的——那时的自己正在经历电除颤,身体被各种导管连接,最终在仓促中死去。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濒临死亡的患者就毫无抢救价值了。如果真到那一刻,需要整合三方的意见:医生的判断、患者的需求和家属的诉求。在临终的过程中,如何让临终更符合人文精神,这是我们做生命教育的医生对现代医疗模式发起的一种挑战。

    在现代医疗制度下,对于脏器衰竭的患者,专家会有专门的复苏流程。心脏不跳动了可以启动心肺复苏,无法呼吸时有呼吸机的支持,肾功能衰竭时可以进行人工肾透析。而对于肿瘤患者来说,是否应该启动类似的程序,这样做到底还有没有意义,都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患者,在住进病房之后马上就进入了临终的状态,家属和患者都对病情非常了解。当时家属表示,只要不让他们的母亲临终过程痛苦就可以了。

    有一天,这位患者的病情加重了,当时我正好在病房值班。交接班的时候,我听到一位进修医生、一位本院的医生和一位新入职的护士在谈论这位患者。

    其中一个人说:“你看37床的患者,病得这么重,要是今天晚上前半夜走了还好,要是前半夜没走,拖到后半夜,咱们一晚上都不得安生了。上一次夜班就遇到了这位患者,这一次又遇到了,太倒霉了。明天下了夜班,是不是应该去烧个香啊?”

    听到这一番说辞,我们一定都会觉得说这话的医生很冷漠。但是说实话,对于常年在临终病房工作的医生来说,他们每天都面临这样的情况,早已习以为常,他们的抢救也都是常规的操作。纷繁的抢救过程会让他们非常辛苦。但是,这位患者的家属和医院事前沟通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8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