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文摘版》 > 2023年第2期
编号:494810
小学生厌学的典型案例与辅导
http://www.100md.com 2023年5月30日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3年第2期
小文,上学,家长
     相梅

    一提起学生厌学这个沉重的话题,做老师的我们就很烦恼。有厌学心理的学生消极对待上学,逃避学习的责任,而由厌学引起的弃学,导致的直接危害不仅影响青少年的学业和身心健康,更会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孩子弃学的原因有多个方面: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教师因素……笔者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长期从事小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接触了一些小学生弃学的案例,得出的结论是:小学生不想上学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家庭,来自父母的教养方式。

    ★ 案例一:最疼我的那个人走了

    留守儿童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问题是最值得关注的。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到家后仍旧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如何能让孩子觉得其实父母之爱始终都在他身边?这是很多留守儿童家长急于解决的问题。

    小文,男,9岁,三年级学生。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中等。已经有2个星期没有上学。家长送到学校门口,他就拽住大门,死活不进校门。老师和同学帮忙把他拉进去,他就在教室里扔板凳,摔黑板擦。学校看到小文情绪不稳,有过激行为,担心会出现意外,又打电话让家长把孩子带回家去。回到家里的小文情绪比较稳定,也比较听话。父母问什么原因不想上学,小文就是不出声。这么小的孩子就不念书,家长很焦虑。

    听了父母的介绍,我把小文单独留了下来。问他话时,他不是沉默,就是摇头,表现出明显的抗拒。怎样和小文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打开孩子的心扉呢?我利用绘画疗法中的“房树人”技术,让他画一幅画,慢慢引导他说出图画的内容:他画的是爷爷奶奶的家,房子里有爷爷,屋外是他自己,他站在门前的一棵瘦长的小树下等奶奶。通过开放性提问,我了解到小文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小文从小就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所以图上的故事里没有爸爸妈妈。念二年级时,小文父母回到家乡做点小生意,小文被爸爸妈妈带回身边,但跟父母交流很少。1个多月前,奶奶突然去世了,小文被父母带回老家奔丧后,就出现了不想再上学的行为。

    (一)原因分析

    从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来说,早期是亲子之间建立亲密感的最佳时期。孩子处在幼小无助的成长阶段,对世界的信任感、安全感完全来自其照料者,此时谁给予孩子最多的关爱,谁就是孩子心中的“第一位”。很明显,在寄养型隔代抚养中,小文的父母很难成为孩子的“第一位”,爷爷奶奶就是他最亲的人。最疼自己的那个人——奶奶离去了,这个消息不啻于晴天霹雳,对小文的打击是沉重的,他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图画中的“等奶奶”就是这种心理的投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50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