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文摘版》 > 2023年第2期
编号:494816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http://www.100md.com 2023年5月30日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3年第2期
     徐浩

    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的群体,其生理、心理、智力发育均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易产生多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然而,许多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不能得到有效沟通和专业疏导。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者可根据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由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减少学生的负面情绪,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年龄大约在13—15岁,这一阶段的初中生以感性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不足,在物理学科教学中需要注意他们的心理特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力求取得最优教学效果。初中生具有一定的初步概括能力,我们可以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形成强烈的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以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应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一)差异性心理健康问题

    在青少年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迅猛发展,主要原因有生理原因、心理原因、社会原因、对自尊与友谊的需求等。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戴维·艾尔金德受皮亚杰在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提出青少年普遍存在“假想观众”现象,即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认同和关注,认为周围的同伴会时刻关注他们、评价他们并且对于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很感兴趣。这种自我觉醒的信念会导致青少年持续强调自我意识,过度关注他人想法和想象他人对自己行为的预判。“假想观众”使得初中生须时刻保持警觉以避免做出任何可能导致尴尬、嘲笑或拒绝的行为。初中生常会出现闭锁心理,若过度在意他人的看法甚至会引发抑郁情绪。另外,部分初中生还会存在以下心理问题:由于学业负担的加重,学习困难者会产生学习的无目标感、考试焦虑和厌学现象。随着初中生独立意识的增强,部分学生极易与老师、家长、同伴起矛盾冲突,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就现状而言,一些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程度不够,这会导致学生面临心理问题时,得不到及时关注与有效解决,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融至学科教学中很有必要。

    (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匮乏

    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从2017年起才增设“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师资培训的时间并不长,这就导致义务教育学校能够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力量匮乏。通常一所学校只配备1—2名心理教师,且多为兼职教师,专业能力不足。因此,对所有学科教师进行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沟通技能培训,使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有意识地渗透心理教育,很有必要。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每节课都会涉及实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5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