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文摘版》 > 2023年第7期
编号:776371
让爱成为治愈学生的“镇静剂”
http://www.100md.com 2023年7月12日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3年第7期
     陈晶

    著名诗人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形成了美丽的鹅卵石。”教育何尝不是“水的载歌载舞”?它亦动亦静、亦柔亦刚,无形而又丰满、个性而又包容。无数教师们用专业引导、用爱心呵护,让孩子们成长为他们最好的模样。

    【案例背景】

    四年级开学不久,班里的一名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同学们都叫他“马小跳”,原来这是他的外号。一个月的观察下来,我发现小马同学极其好动,没有任何规则意识,总是显得格格不入,也没人愿意和他交朋友。集体活动时,小朋友都在认真地与老师、同学互动,但小马同学总是穿梭于教室的各个角落。如同在家一般,他总是很放松,上课时,随意跑动,大喊大叫;吃饭时,用勺子敲碗发出响声;做操时,前后跑动,找同学打闹。于是,我和小马的家人进行了沟通,也印证了我的猜想,孩子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多动症”。与小马父母的多次沟通中,我也找到了孩子症状的多重原因。

    【原因分析】

    1.生活环境比较封闭,导致孩子缺乏社交意识和安全感。小马的父母工作繁忙,经常回家比较晚,他由奶奶一个人照料。平时的活动范围几乎都在家中,玩游戏时只能自己扮演多种角色和自己对话,所以在学校他也会出现自言自语的情况。他想参与校园生活,想和同学们接触,但是缺乏社交意识、社交技能以及安全意识。

    2.过度宠溺,失去规则意识。孩子的父母比较溺爱孩子,家里的衣食住行也都交由奶奶去照顾。他在家基本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状态,很少参与家庭劳动,被保护得比较好,同时也在最需要锻炼的年龄缺失了锻炼的机会。迁移到学校的环境中,除了喊叫、跑闹这样的方式,没有其他的技能和手段获得同学、老师的认可和注意。

    3.药物干预,缺乏物理干预及心理治疗。从孩子的父母口中得知,当症状明显的时候,他们会使用药物来抑制孩子的多动倾向。可是,长期的服药只是治标不治本,也会导致孩子产生耐药性,甚至会出现嗜睡的症状,走向另一个极端。危机干预和心理治疗对于多动症孩子的治疗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而家长因为专业知识的缺乏错过了最正确的方法。

    【案例故事一:乱糟糟的果盘】

    一天中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1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