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养生堂》 > 201811
编号:13572440
脾胃不调血瘀生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1月1日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1811
     生活中很多人对血瘀的认识都存在误区,有些人认为吃点红花、阿司匹林等有助于活血化瘀的药物,就能改善血瘀。其实不然,活血化瘀的药物只能针对瘀血,暂时改善血管阻塞情况,但瘀血只是血瘀的病理产物,一味地治疗瘀血而不顾血瘀,无法治本。

    中老年人往往患有较多基础疾病,或常常处于亚健康的状态,精神不佳、腹胀不舒、头身困重、面色晦暗等状态时常伴随左右。辛随成主任告诉我们,这些症状其实都是血瘀在作祟。

    80多岁高龄的陈爷爷在一次腿部按摩时双下肢疼痛难忍、皮肤表皮发亮,摸上去还有硬疙瘩,去醫院检查后被诊断为左侧腓肠肌静脉丛血栓。陈爷爷觉得自己年龄大了,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辛教授接诊后,通过中医治疗,使陈爷爷的病情很快有了好转。

    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旦发生心血管或者脑血管部分堵塞,说明其全身的血管状态都不好,这时在治疗上不能单纯疏通堵塞血管,而应对全身血管都进行疏通,标本兼治。

    想要治疗血瘀,首先我们得对其各不相同的分型有所了解。

    〇 最常见的气虚血瘀

    临床观察中发现,血瘀和脾胃关系密切。中医理论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则气血生;脾胃弱,则气血生化乏源。气虚乏力,血不能行,气虚血瘀之证初现,神疲乏力、气短食少、面色暗淡、刺痛拒按、痛有定处等不适症状的发生也就不足为怪了。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各个机能都在下降,脾胃也不例外,因此老年人多气虚,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前行,于是便会出现血行不畅,甚至瘀阻不行的血瘀之症。

    针对脾胃虚弱导致的气虚血瘀,辛主任推荐用黄芪化瘀茶来辅助治疗。

    ● 黄芪化瘀茶

    【组成】黄芪30克、西洋参2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甘草5克。

    【功效】黄芪、西洋参健脾补气,可加强气血生化之源;桂枝通心阳;白芍柔肝敛阴;炙甘草调和诸药。五药合用,能有效地起到补气通阳、益气行血之效。

    【做法】按照以上剂量取药,煎煮或以药代茶,可以每天服用。

    〇 最沉重的湿滞血瘀

    许多老夫妻同时有血瘀之证,但不可在没有医生指导时共用药物,因为二人的血瘀可能是不同类型。如果说最常见的血瘀是气虚血瘀,那么最沉重的便是湿滞血瘀了。

    湿邪是中医理论中的六淫之一。湿为阴邪,有着“湿性重浊、湿性黏滞”的特点,本身就极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一旦湿浊困脾,脾不健运,则气机阻滞,进而影响血液循环,造成湿滞血瘀和情志郁郁之证。

    湿滞型血瘀不仅有血瘀的特点,同时还会伴有湿重的特点,所以痞满胀痛、头身困重、情志不舒、面色晦浊等症状便会随之出现,并且病程相对来说较为缠绵,症状也总是此起彼伏。对此,辛主任建议用健脾化湿、活血化瘀之法来治疗湿滞血瘀。平胃散和桃红四物汤是这种治法的经典药方。

    〇 最复杂的痰凝血瘀

    痰凝血瘀则称得上是最为复杂的血瘀,因为它属于虚实夹杂的证型,在治疗方面比单纯的实证或虚证要复杂得多。

    我们都知道脾为后天之本,有着喜燥恶湿的特性,一旦脾胃生湿,湿气在体内久而不化便会湿聚成痰,脾脏就会变成生痰之源,而肺则会变成储痰之器,痰凝则血瘀,进而便会出现痰涎壅盛、肿块瘰疬、面色晦暗、痴呆癫狂等较为严重的血瘀症状。

    痰凝血瘀在治疗上,建议以健脾化痰、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为主,可以用二陈汤合逐瘀汤加减,在服药时应注意谨遵医嘱。

    此外,有痰凝血瘀的人还可以适当多吃些魔芋。中医认为魔芋性味辛寒,具有解毒消肿、抗癌、健胃、利尿等功效,对控制“三高”也有好处,是很好的养生食材。

    (编辑 宋 瑾),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