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伴侣》 > 2005年第9期
编号:1306556
王晓琳:一手“设计”天下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23日 《伴侣》 2005年第9期
     无师自通,让她在对服饰时尚上有着极强的敏锐性

    王晓琳出生在沈阳的一个军人家庭,从小父亲对她要求甚严,这样的环境形成了王晓琳强烈的反叛性格。1983年,19岁的王晓琳放弃了家里人帮她联系好的工作,自己找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在建筑工地上干杂活,整天在太阳底下捡小石头子。很快,王晓琳的双手已经让人无法识别出她的实际年龄了。那段最为艰苦的日子,是王晓琳积累的第一笔财富,随后,已经变得坚强、有韧性的她想到了创业。

    王晓琳一直对服装设计很有兴趣。小时候,家里的旧衣服被她一改,在领子上弄一个花样,或者在腰身上做一做文章,立即就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来。王晓琳还知道服装追求的是整体效果,要注重服装之间的搭配以及颜色的和谐统一,当很多女孩子还在跟着杂志的教导亦步亦趋地打扮自己时,王晓琳已经对服饰无师自通了。于是她把创业的开始锁定在服装行业,在沈阳的五爱街开了一个小门面,专门从事服装的批发生意。五爱街号称是沈阳的“汉正街”,集中了当时沈阳绝大多数的服装买卖,王晓琳在这里开始了她的商人生涯。

    上世纪80年代初,当大家纷纷去深圳淘金的时候,王晓琳也觉得沈阳的天空太小了,于是在1985年来到深圳,涉足广告业务。很快,王晓琳与香港人合作成立了自己的出版公司,但是出版印刷业对于她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加上她年纪轻又没经验,压不住手下的员工,致使十几万的资金血本无归,最后连父母存折上的钱也赔了个精光。高烧几天躺在床上的王晓琳不得不承认:这次创业过于好高骛远了。

    王晓琳又回到了沈阳,从同学和朋友那里筹到了两万元资金,在沈阳开了一家名叫“木屋”的服装店,重新回到了她熟悉的服装领域。凭借着对时尚的敏锐感,依赖在时间上占尽先机的营销意识,王晓琳的小“木屋”很快成为沈阳时尚的代名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2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