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伴侣》 > 2006年第9期
编号:1306068
霍国玲、张晖:夫妻共解《红楼梦》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23日 《伴侣》 2006年第9期
     上世纪80年代下半期和90年代上半期,一个由夫妻和姐弟组成的民间红学派——“红楼解梦”派异军突起,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由于许多观点惊世骇俗,他们的学说遭到了正统红学派的“围剿”,随后渐渐淡出公众的视野。十多年过去了,他们还好吗?他们还在研究红学吗?近日,笔者在北京香山脚下一所民居里采访了“红楼解梦”派的领军人霍国玲和她的丈夫张晖。

    因为她感到快乐,所以我才支持她

    霍国玲1936年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青少年时代与张晖同住一个大院。1966年,两个有情人携手走进了婚姻殿堂。那时他们已经大学毕业。霍国玲被分配到机电工业部所属的一家企业当包装设计员,张晖在外文局做波斯文翻译出版工作。

    转眼到了80年代,由于当时工作不太紧张,霍国玲买了一套新出版的《红楼梦》,在空闲时间阅读。也许是从事多年技术工作养成的专业素质和习惯,她看《红楼梦》特别仔细,一些看似与故事情节没有多大关系的诗词、谜语,她也不放过,直到搞清它的真实含义为止。结果,她很快发现了书中许多“矛盾”和“疑点”,比如《红楼梦》第二回述说林黛玉离开江南进京,当时作者交待是6岁,可是到了京都进入荣府后,凤姐问她几岁,黛玉回答是13岁了。难道她在路上走了7年不成?

    霍国玲把这些疑惑告诉丈夫,张晖也无法解答。看到妻子如此痴迷《红楼梦》,熟悉中国文学史的张晖觉得自己应该帮帮她。他从外文局的图书馆借了一部《脂砚斋红楼梦辑评》回来,对霍国玲说:“《红楼梦》原来叫做《石头记》,上面都有脂砚斋的批语。带脂批的《红楼梦》才是真正的原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5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