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伴侣》 > 2009年第1期
编号:1303631
沙拉:一位以色列女子的中国情结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23日 《伴侣》 2009年第1期
     她身体里流淌着犹太人的血液,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国女人;她育有3个优秀儿女,却有二段不堪回首的婚姻;她是中国第一个回以色列的犹太移民,却在10年后重返上海;她是一个卖春卷的小商人,却奇迹般地成为世界第三大钻石公司中国地区首席代表;她是唯一至今还留在上海的犹太后裔,又是一位坚强慈爱的中国母亲。她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旅程,记录着中以两国人民绵延不断的真挚友谊。

    她42岁受到了以色列总理的接见

    1950年,在上海的一家医院里,一个长着犹太人特有的大眼睛的漂亮女婴呱呱坠地。孩子的父亲是犹太人,母亲是一位苏北农村的女子。父亲给女儿起名叫沙拉。

    1956年,他们举家搬到了上海复兴中路642号犹太人联合会会所居住。童年的沙拉是幸福的,在联合会三层的洋楼里,她享受着父亲的慈爱,她和邻家的小朋友一样接受了许多共产主义教育,她读毛主席著作,听解放军英雄故事,学愚公移山精神。

    沙拉的父亲在大名路242号开了一家商铺做小生意,生活过得还算安稳,当时的上海政府还给予他们每月70元的犹太人补助金。

    1962年4月,沙拉的父亲因病去世。父亲的去世使她失去了家庭温暖。沙拉的生母在她很小时就改嫁他人,如今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当失去父亲的沙拉回到母亲身边时,母女之间竟然已形同陌路。沙拉说:“我母亲总认为我这张外国人的脸,给她带来很多麻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