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伴侣》 > 2017年第7期
编号:1561565
下岗女工变大师,这个“非遗绣娘”了不起
http://www.100md.com 2017年7月23日 《伴侣》 2017年第7期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羽毛扇遥指千军阵,锦缎裁几寸……”成都女歌手李宇春一曲《锦绣》,唱出了千年蜀绣的唯美风采。而另一位成都奇女子,则“绣”出了世界高度:本是下岗女工的她,蜀绣作品两次被收进人民大会堂,2016年百度首页上的“七夕”LOGO也出自她手;她创办的蜀绣公司年盈利上千万,产品远销欧美。在传承“非遗”的同时,她也将众多待业青年、下岗人员打造成了“金领工匠”。

    学艺两年,作品走进人民大会堂

    孟德芝是四川成都人,1961年出生于一个刺绣世家,但家人并没有刻意培养她对蜀绣的兴趣。1978年参加高考时,一心想当老师的孟德芝报了师范院校,却名落孙山。

    第二年,18岁的她顶替母亲进入成都蜀绣厂,开启了为期两年的学徒时光。因之前并没有在家中专业学习过蜀绣针法,所以进厂后,孟德芝需要下一番苦功。作为年纪轻轻的绣娘,一开始就喜欢刺绣的着实不多,她们拜师学艺后,全靠老师傅一手调教。师傅肖福兴告诉孟德芝:“人这一生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花了时间,就得对得住这碗饭。”她记住了老师的这句话。

    刚开始学习蜀绣时,手被绣花针扎破是常事。当时条件艰苦,没有空调和暖气,炎炎夏天,汗珠很容易滴到绣布上,孟德芝她们必须绣上几针就用毛巾擦一把脸;寒冬季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