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伴侣》 > 2023年第4期
编号:511149
“隧道医生”何小玲,城市地铁中的一束光
http://www.100md.com 2023年5月5日 伴侣 2023年第4期
上海,用技术保障每一条地铁安全畅通
     吉意

    本文主人公何小玲

    每天深夜,在运营里程全球第一的上海地铁隧道里,有一批身穿蓝色制服的维保人员给隧道做着“体检”。上海地铁维保应急救援队技术负责人何小玲,是这个200余人团队里“大当家”,而且是唯一的女性。何小玲团队在上海守护着8条地铁、300多座车站以及170多座联络通道的建设安全与维护重任。何小玲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劳模等诸多荣誉,并连续当选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代表。

    何小玲的父亲是隧道工程师,是中国第一条越江隧道——上海打浦路隧道的技术员。

    1993 年,何小玲从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技术员。入行的最初两年,她都在办公室里从事科研工作。上世纪90年代上海地铁刚起步,何小玲看到了机遇,化学专业出身的她,主动向领导建议:“现在大家都还在重视土建的阶段,以后隧道、地铁越来越多,就需要有一支队伍做应急维保,就让我做这个行当吧。”领导看了一眼何小玲,说:“你一个女同志,下隧道从事维修?不适合。”尽管被领导泼了一盆冷水,但何小玲还是“缠”着领导不放。“我的工作需要和工地打交道,我发现材料的价值体现在应用上,如果研究出来的材料没有得到实际应用,也毫无意义。”“好,那你就试一下,可不许后悔!” 领导无奈地答应了。就这样,何小玲从坐办公室搞科研转到了施工一线,她主动和心爱的“白裙子”告别,专注于隧道维保工作。

    最初,这支队伍只有3个人。“我们作为特殊工种的专业施工单位,随叫随到。”管技术的何小玲晚上跟着去现场,白天忙着写方案。为了弄清楚情况,何小玲经常白天晚上连轴转,有时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父亲告诉她,搞隧道维保是件苦差事,必须眼尖、心细、脚勤,而且要具备相关技术与经验。何小玲谨记在心,并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不少隧道维保的技术。

    从那时起,何小玲的精彩属于夜晚。地铁每天运营近18个小时,留给维保团队的时间只有晚上12时至凌晨3时。此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56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