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伴侣》 > 2024年第2期
编号:203744
“锡绣”非遗传承人鲍文姬:“寸人豆马”绽芳华
http://www.100md.com 2024年3月25日 伴侣 2024年第2期
绣品,技艺,艺术,结奇缘,学锡绣,??勤学习,苦钻研,求创新,谋发展
     阿红

    2023年9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隆重推出的《2023太湖美音乐会》中,主持人朱迅跟随国家级非遗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鲍文姬深入现场,亲身体验了“无锡精微绣”的刺绣技艺。在鲍文姬的绣布上,无论是微小如豆的人像、马匹,还是细如蝇毫的文字,都展现出了双面精微绣的精湛技艺。

    本文主人公鲍文姬

    结奇缘,学锡绣

    精微绣,源自中国江苏省无锡市。据传,锡绣的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特别是在明清时期,锡绣得到了广泛流传,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工艺。在1915年的巴拿马博览会上,锡绣荣获金奖。

    自1981年以来,人们对锡绣技艺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继承传统针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精微绣”应运而生。“精微绣”的特点在于其幅面虽小,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体现着精细的绣工。“精微绣”作品中,字迹如芝麻般微小,人物脸部仅如绿豆般大小。

    “双面精微绣”的创始人是锡绣名家赵红育大师,其人物“开脸”工艺,堪称艺术中的极致挑战。它不仅要求在极细微的尺度上展现生动的形象,更要确保每一处细节都栩栩如生。其中,用线的技巧是至关重要的技艺。捻松、劈线等手法必须精准到位,才能确保丝线的灵活与质感。更难的是,“开脸”时仅需使用七八十分之一的丝线,在微小的空间内绣出人物眉眼鼻唇的细腻表情。这种技艺使得作品在远观时具有强烈的立体感,近看时则能深入感受到人物的神态与情感。观者甚至可以用放大镜去品味每一处细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8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