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人生与伴侣.综合版》 > 2006年第29期
编号:238204
何海贝,一罐可乐和生活的较量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5日 《人生与伴侣》 2006年第29期
     2000年夏天,青岛。

    那个午后,海贝和她的母亲站在青岛一所大学门前谈判。母亲说,回日照。海贝说,去北京。母亲说,回日照。海贝说,去北京!海贝塞在裤兜的手里,紧紧握着一张青岛到北京的硬座车票。母亲不再说话,看了海贝片刻,慢慢地,但是坚决地说,如果你一定要去,在你找到工作前,我每个月只给你300元钱的生活费。

    海贝把塞在牛仔裤兜里的手抽出来,抿抿唇,同样慢慢地但坚决地说,成交。母亲叹口气,不再说话,头也不回地走了。海贝的固执,没有人比做父母的更清楚。

    3年前,海贝考入青岛这所实在不理想的学校,父母希望她能够复读。海贝说,不!说了三次,抿着唇。父母拿她再没办法。母亲一直记得3岁的海贝,为抗拒幼儿园的生活,趁着午睡时间独自从栏杆里爬出来,凭借着超乎年龄的记忆走了近2000米的路,自己回了家。那天接到幼儿园老师电话的母亲几乎急得疯掉,发动了所有亲戚朋友四下寻找无果,绝望地回家时,却在门边看到趴在地上睡着的小人儿……5岁的海贝却固执地要去上学,每天早上拿着小书包挡在门边,达不到目的誓不罢休,终于成为小姨教书的小学一年级的编外生……12岁的海贝,为老师的一次错怪罢课,坚持到老师道歉为止……他们早就明白,这个从3岁开始就展示出性格中最倔强一面的孩子,必定会走她决定了要走的路,她为此受到伤害为此经历磨难,然后长大,成熟。

    只能如此。

    那个午后,海贝看着母亲的背影消失在江西路和山东路交叉口,转身回学校,当晚,带着简单的行李坐在拥挤的硬座车厢里,朝着北京而去。心底涌动着对那个城市的固执向往。

    1997年初秋,日照。

    那个晚上,18岁的海贝和一个挺拔英俊的男孩站在海边。男生的眼睛里有浓重的失落。3天后,海贝将离开生活了18年的海边小城日照去青岛读书。她跟他告别。

    男孩叫王默,20岁,是个家境极其贫困的孩子,中学毕业辍学去日照学习汽车修理,16岁,便在海贝读中学的学校对面的一家汽车修理厂当了修理工。这个完全不同于终日来往于家和学校之间的男孩,明显多了一份和年龄并不相符的冷漠和淡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94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