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人生与伴侣.综合版》 > 2008年第13期
编号:366771
13年的诺言无比壮美:检察官举债 资助贫寒学子守口如瓶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22日 《人生与伴侣》 2008年第13期
     一个贫困家庭命运的改变

    1994年3月,21岁的刘有仁在西北政法学院(即现在的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系读大一。当时学校对口扶持陕西省子长县的希望工程,号召大家奉献爱心,只要求每个学生捐5元钱,刘有仁和同学们积极响应,踊跃捐款。

    在捐款之余,刘有仁想,是否可以通过“手拉手”的帮扶活动,直接资助一个小学生读书,他愿意一直资助其上完大学。

    刘有仁的家境不好,他担心别人说闲话,于是悄悄地直接给子长县希望工程办公室写信,要求他们为其物色一个家境贫寒、小学三年级以下、成绩优异的男生作为资助对象。他想只要自己省吃俭用,并适当勤工俭学,可以省出一些钱来资助一个小学生完成学业,同时又不会给自己父母增加负担。在陕西省子长县希望工程办公室的帮助下,单亲家庭、生活困难、品学兼优的韩鑫成了刘有仁的资助对象,韩鑫当时在子长县红彦希望小学读三年级,是甲班的班长。

    1994年4月的一天,刘有仁收到韩鑫的来信,信中介绍了他家的情况:父亲韩文斌曾经是煤矿工人,母亲冯玲香在家务农,他是家中长子,下面还有两个妹妹。1993年,父亲因患肝癌去世后,一家人住在月租金仅几十元的旧窑洞里。母亲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都起早贪黑去卖煎饼。面对三个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冯玲香一筹莫展,韩鑫和两个妹妹随时都会辍学。刘有仁很快就回了信,鼓励韩鑫好好学习,学费的问题他来解决。

    从1994年起,每学期开学前夕,刘有仁都按时将学杂费等寄给韩鑫,从未耽误;每年年底给他们汇点钱以备过年之用,还不时地寄点生活费给韩鑫。这些都是他从父母给的不多的生活费中挤出来的,可光靠省吃俭用维持韩鑫读书难免捉襟见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