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人生与伴侣.综合版》 > 2008年第32期
编号:414089
孙东纯的间隔年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18日 《人生与伴侣》 2008年第32期
     是该走了

    孙东纯1981年出生,2006年大学毕业进入了社会,成为都市中的小白领。有一份每天对着电脑上班、时而出去开开小会办办事的工作;有一个好的上司,领一份自己可以接受的薪金;周末开车爬爬山,一年一次的单位旅游,有空和朋友吃吃饭、聊聊天、唱唱歌;回到家里,学学吉他,看看碟,听听新生代的歌,写写愿意写的东西。

    生活如此无可埋怨,可是为什么一种不安分的情绪却挥之不去?他仔细思考,发现心中的不安归因于他两年前看的一本伊朗朋友送的书《间隔年》,说的是西方青年在升学或者工作前,做一次长的旅行(通常一年),体验社会,适当做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事,参加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他们相信,经历过间隔年的学生思想会更加开阔,素质和修养更高。而更重要的是,通过“间隔年”,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发掘自己,知道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这有利于他们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者让他们知道自己应该、适合从事什么工作,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

    是冥冥中的一种指引,还是骨子里潜伏的不安分?孙东纯说不清。2006年11月的某日,当他发现银行账户里有了2万元时,第一反应就是该走了。第一站他选择了印度,因为他收到了印度一家艾滋病慈善机构的回信,他们同意他去做义工。他计划在印度做两个月的义工,在西藏做一个月的旅行,实现大学时期没有完成的一个梦。殊不知,这一走便是一年。

    当孙东纯上完了最后一天班,听着许巍的《蓝莲花》出发时,朋友们都目瞪口呆,似懂非懂,有人表示赞成,有人大骂他是神经病。为了省钱,孙东纯走陆路,经泰国的廊开到了老挝,后又回到云南瑞丽,一直西行,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一路的挫折,一路的寂寞,就在他有些动摇的时候,在旅馆中碰到的一个日本女人说的话给他很大的启发,这个42岁的日本女人曾大病不死,醒来后感到生命的脆弱与可贵,旅行了15年。她说:如果你不停地走,那你就不断地感受不同的文化;如果你在一个地方待得更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23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