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 2015年第6期
编号:1619978
梁启超长人短己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22日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5年第6期
     半斋先

    1925年,清华大学国學研究院主任吴宓推荐陈寅恪担任国学院导师。30岁的陈寅恪刚刚留学回国,校长曹祥云对聘请陈寅恪当导师心存疑虑,便去梁启超府上,征求意见。

    曹祥云问梁启超:“陈寅恪是不是博士,有没有重要著作?”梁启超答复:“陈先生既不是博士,又不是硕士,也没有什么著作。”曹祥云立即摇头说:“这样的人怎能在清华园与汝等大师同任导师呢?”梁启超此时如果再有微词,陈寅恪就绝对当不成导师了。但梁启超没有这样做,他诚恳地说:“陈先生的学问胜过我啊!他小时候在南京就读私塾,学得很好。与此同时,他在父亲的指导下,从小就能背诵十三经,广览经、史、哲典籍。后来,他先后就读过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和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他掌握了英、法、日、德、梵、巴利、波斯等十几种外语,还具备阅读蒙、藏、满、西夏多种语文的能力,他在梵文和巴利文方面特别精擅。另外,我们怎能以博士头衔来论学问呢?我梁某人没有博士头衔,不也照样当导师吗?至于著作,我梁某人可谓著作等身了吧?但在我看来,我所有的著作,还没有陈先生写的寥寥几百字有价值呢!”曹祥云不再反对,同意破格聘请陈寅恪。

    陈寅恪成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之一,当然跟他本人有真才实学、有第一等学问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梁启超异乎寻常的长人短己、竭诚力荐起着关键作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