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人生与伴侣.综合版》 > 2016年第32期
编号:1471920
教育机构的定位问题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2日 《人生与伴侣》 2016年第32期
     那么我们自己能完成孩子成长的工作吗?坦率地说,我们完不成。所以以这个中心为依托,我们给家长送家长课程,让家长懂得培养和教育孩子的理论和方法。还有,我们组织家长相互监督,相互考核,交流经验,不断提高,这就是家庭教育这一块的工作了。我们必须联合家长做这个事儿,否则我们自己是不能做到的。

    我们同时还跟学校老师交流,做好信息沟通,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孩子成长。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怎么样,老师反馈回来,这就是把学校挂上了。

    同时,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有些事情我们做不了,比如说有些文化课程、技能课,有些拓展训练,那我们联合社会辅导机构,把有些好的课程引进过来。

    请看下图

    底盘是成长中心,然后家庭、学校、社会辅导机构,这些都在那个底盘上,然后上面是谁呢?孩子。四方帮助孩子成长,这是未来,这才是真正的叫“家校社”共育。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有可能借助孩子的记录平台,叫大数据,孩子在家的、在学校的、在社会的,包括在博雯雅这种成长中心的数据全部记录下来,相互共通,做好诊断,四方合力,帮助这个孩子成长。这是一个理想化、需要经过不断的努力最后会成功的图景。或许有别的机构也在做这些工作,但是你有了模式、有了方向可能做起来就会更容易,就是必须有人拿这个事情当作一个事业来做,否则难以考核的都容易流于形式,因为从整个模式来讲就不是闭环,因为责任在哪儿?家长为什么配合你?学校为什么配合你?机构跟你有什么关系?你到底起到什么责任了?谁来完成这个工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5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