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人生与伴侣.综合版》 > 2019年第5期
编号:1886360
老北京的“夜景模式”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22日 《人生与伴侣·综合版》 2019年第5期
     有人也许会说,电影里的老北京不也是华灯初上,满城通明,太液莲灯碧熠熠,天街夜色望层层么?其实这是艺术“过高”于生活的明证,真把一个现代人放到20世纪初的北京城去,一定会有大晚上在暗处用手机拍照,既没开闪光灯也没开夜景模式的失落……

    黑灯瞎火北京市

    京城百姓在明清幾百年的时间里,照明靠的是蜡烛和油灯,电力照明直到19世纪末才在宫廷、御园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出现,1905年,官商联营的华商电力公司在正阳门内的顺城街成立,为官府、街道、商店的8000余盏电灯供电。而私人家庭使用电灯的数量非常少,据统计,直到1909年,仅有600多户官员的住宅用上了电灯。

    其时北京的路灯分成两种,一种是用了很多年的烧煤油的纱罩灯,虽然不甚明亮,但聊胜于无;另一种是电灯,主要安装在有限的几条干道上,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电灯竟还不如纱罩灯受市民欢迎,它们别有一个外号叫蒿子灯,蒿子灯是北京的小孩子在七月十五中元节那天,用香火头黏在蒿子上的一种风俗,毕竟是鬼节的物件,其亮度可想而知,跟萤火虫的屁股差不多,整个京城入夜后指着这种灯照明,完全不靠谱。《益世报》评论说:“北京的电灯,跟家里留人吃饭一个样,添人不添饭,饱不饱就是他”,所以夜游的人们更喜欢带着一种名叫“大保险”的手提煤油灯照亮,这种灯带着灯罩,安全又明亮。

    不仅路灯如此,公用电灯都是这么一副半明不暗的模样,除了总统府和国务院这两处单独有发电机的地方之外,其他各个机关商界都由华商电力公司照明,所以一到晚巴晌全是蒿子灯。就这个水平,居然还经常停电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