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 2020年第7期
编号:1619573
民法典“磨法师”,66年“磨一法”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29日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20年第7期
     张典标

    “要是能在书包里背上一部民法典,那该有多幸福!”

    孟强告诉记者,这是过去老先生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们还总说自己羡慕年轻的学生,因为学生能有机会等到民法典颁布。

    孟强是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民法典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作为参与编纂民法典的学者,孟强坦言,等待民法典最后冲刺的心情很复杂:既充满期待,又忐忑不安。这种心情,就像盼望一个婴儿尽快诞生成长,又担心达不到预期。

    去年12月23日,民法典草案各分编首次合体亮相,等待提请原本三月份召开的全国人代会审议。额外的等待,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秘书长王轶看来,并不算难熬。

    王轶说:“如果从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民法典起草算起,我们已经等了66年。”

    “批发”改“零售”

    在3月初的一次线上讲座上,王轶谈到前辈法学家魏振瀛教授的一个细节时,一度哽咽。

    那是2016年初,魏振瀛进重症监护室之前,他特地喊来学生,用微弱的声音,讲了半个多小时自己对民法典起草的想法;进了重症监护室以后,已经说不出话了,他就让学生们给他讲民法典编纂进展情况。

    2016年9月,魏振瀛辞世。第二年春天,全国人代会表决通过了民法总则,新中国民法典编纂完成了“第一步”。

    此次民法典编纂之前,我国曾于20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和21世纪初四次尝试制定民法典,但均因社会转型和理论准备不足等多种原因被搁置。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记得导师王家福在病情恶化动弹不得时,一听到民法典编纂情况,眼里就会闪过亮光。

    去年7月,王家福因病在北京逝世。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崔建远在一篇回忆王家福的文章中写道:“先生为之奋斗了数十年的中国民法典,有望在2020年诞生。那将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

    2010年,80岁的王家福接受采访时曾满怀希望地说:“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应该制定一个21世纪的、超越所有國家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民法典。”

    20世纪80年代,法学家佟柔、王家福、魏振瀛和江平参与了新中国第三次民法典立法,被称为“民法四先生”。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社会对于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无法形成一致的意见,甚至连呼吁制定民法典也要顶着“资本主义”的帽子。

    1982年,第三次民法典工作暂停,起草小组解散。当时民法草案已出了第四稿。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彭真提出“批发”改“零售”的方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19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