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精神病人的伯乐
精神病人创作的作品,在西方称作“原生艺术”,甚至已经发展成一门成熟的生意。在常人眼里,郭海平这几年是越活越“邪”了。
2002年,郭海平先是把做成南京文化地标的咖啡店“半坡村”转手了,以40岁高龄开始职业画家生涯。
2006年,郭海平“入住”祖堂山精神病院。老朋友圈有人传:“疯了?”
郭海平在里头呆了三个月,布置了一间画室,700多名病人鱼贯而入,有兴趣的就自发留下来开始画,最终“保持了长期热情并表现出相当天赋”的病人有11个。郭海平不教精神病人画画,他看他们画画,不,他简直是仰视他们画画。
2007年初郭海平“出院”。病人们的画作被拉去北京798艺术区开展,引起极大惊叹和争议。
而现在,他建了一座叫“原形”的精神病人艺术中心,希望把能画的病人集中起来,让他们不受干扰地画画,希望改变中国人对待疯癫的观念。
“原形”
原形艺术中心是一栋农家二层小楼,外墙刷得雪白。一楼的展厅涂成令人安心的蓝色,挂着病人们的画。二楼是三间大画室,画笔摆在摊开的画纸上,随时等着涂画。
除了去年11月18日开幕那天,请了些朋友和病人来算是有过一番热闹,大部分时候“原形”显得过于清净。
2007年,“癫狂的艺术——中国精神病患者作品展”在798艺术区开展。它除了是国内第一个精神病患者作品展外,或许还是第一个所有艺术家集体不到场的展。郭海平向来宾解释:“请谅解,他们无法接受以精神病人的身份曝光在公众面前。”
这让展览看上去陷入了一个窘境:一方面,毫无疑问,作为“精神病患者”的艺术家是该展最重要的标签;另一方面,他们是不到场的、不被承认的,甚至是不存在的人。
70幅画作的署名全部是化名。病人自己没权利作决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9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