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稚和那些协和女大夫
以林巧稚为代表,老协和女大夫都喜欢穿素色修身旗袍,高贵脱俗,她们脱下白大褂走在街上,都能被老百姓一眼辨认出那是协和人。“只可惜,她们大多数都一辈子没有结婚。”这些白衣天使独立圣洁的身影背后,是不为人知的孤独和牺牲。
林巧稚:一张聘书,一纸枷锁
林巧稚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一是因为她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二是因为她专业特殊——妇产科。
她一生亲手接生了5万多婴儿,虽然她自己从未有过孩子。每一个林巧稚亲手接生的孩子,出生证上都有她秀丽的英文签名:“LinQiaozhi’s Baby”(林巧稚的孩子)。傅作义的小儿子,冰心和吴文藻的三个孩子,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子女梁从诫、梁再冰,都是由林巧稚引领到人世间。他们都有这样一张出生证,至今保存在协和的病案库中。林巧稚说过:“生平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
1921年协和医学院落成,林巧稚正是在这一年考入协和。当时她20岁,在那个年代已经算“大龄女青年”,和她一同在厦门女子师范毕业的同学基本都结婚了。家人开玩笑说,医科一读至少8年,你毕业了还怎么嫁人呢?林巧稚非常看不惯女孩必须依附丈夫的旧观念,坚决去参加考试,据说她还摞下一句气话:“那我就一辈子也不嫁!”一语成谶,林巧稚果然为了医疗事业终身未婚。
林巧稚毕业后,因学业优异并热心公益,得以留校任职,她是协和第一个毕业留院的中国女生。聘书这样写道:
“兹聘请林巧稚女士任协和医院妇产科助理住院医师……聘任期间凡因结婚、怀孕、生育者,作自动解除聘约论。”
老协和的管理者坚信,一个女人不可能同时扮演贤妻良母和职业女性两种角色,只能选其一。林巧稚怀着矛盾的心情接下这张光荣的聘书,也接下一纸枷锁。曾有说法认为,林巧稚有过一段朦胧的恋爱,但随着她在医院表现出色,协和派她赴欧美考察深造,恋情也不了了之。
1940年林巧稚回国,不久升任妇产科主任,她又创了个纪录:协和第一位中国籍女主任。林的学生严仁英说,“女的里头能当上教授、主任的就她(林巧稚)一个人,如果她结婚了,她就没有这个前途了。她这个独身不是她自己选择的,是被逼的。”
20世纪50年代,协和被新中国政府接管,老协和的规章制度作为美帝“遗毒”受到批判,许多优良传统被抛弃,令老协和人痛惜。但有一项规定的废除可以说深得人心,那就是对女医护人员的婚姻限制。那段时间,邓颖超曾经关心林巧稚的个人问题,已经50多岁的林委婉地表达自己不再考虑此事,她半开玩笑地说:“要是早些年解放不就好了吗,谁让你们对我解放得这么晚呢!”
杨崇瑞:倡导节育,一生受批判
林巧稚并不是个案,老协和还有很多将全身心付诸医疗事业的女性,其中典型代表之一还有林巧稚的师姐,毕业于协和医学院的前身——协和医学堂的杨崇瑞。她是中国的第一个女医学博士,也是终身未婚。
杨崇瑞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倡导节育。1936年,她邀请美国节育运动之母玛格丽特·桑格到协和礼堂演讲。这一举动激起保守势力的反对,当时的中国,有钱有地位的男人都以妻妾成群、儿孙满堂为荣。杨崇瑞一个独身女医生在公开场合倡导女性避孕,还请来在美国因宣传节育而被监禁过的“反动专家”,简直伤风败俗。有份报纸这样描述杨崇瑞在前门车站迎接桑格的情景:“外国反动医学人士来华,拟宣传所谓的节制生育。国人则有一奇装异服的中年妇女前往迎接,居心叵测,需加注意。”杨崇瑞喜欢穿改良新式旗袍,把长发编成辫子盘在脑后,却被讽为“奇装异服”。
1948年,杨崇瑞被国际卫生组织聘为联合国妇幼卫生组副组长。次年,她在欧洲各国参观时,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放弃了联合国的高薪和要职,辗转返回祖国。她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接见,被任命为新中国卫生部第一任妇幼卫生局局长。
如果说20世纪30年代,杨崇瑞宣传节育是在与根深蒂固的陋习作战,那么建国后,她是在与权力抗争。她不顾上层的意见,提倡计划生育,批评卫生部轻视避孕、放宽流产的做法。1957年,她被打为“右派”,罪名是“三马主义”——贩卖反动的马尔萨斯人口论;拥护鼓吹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反对马列主义的生育观。此后22年她被迫脱离医疗一线,直到1979年平反。
叶恭绍:用行动突破协和女大夫婚姻限制
老协和的制度也有例外,出身世家的叶恭绍,大胆地突破了教条。1935年,27岁的叶恭绍从协和医学院毕业,获得博士学位,被分配到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科工作。叶恭绍告诉科主任袁贻瑾,自己将在10月份结婚。她的未婚夫黄桢祥是她从燕京到协和的校友,比她早一年获得博士学位,已分配在协和内科工作。
袁贻瑾当时反应很大。叶恭绍回忆:“他简直不能接受,而且感到失望。他要我去找杨崇瑞谈话,希望杨崇瑞能说服我不结婚。但我没有改变计划。我按预定时间,和黄祯祥大夫结了婚,并继续在公共卫生科工作,直到1941年冬珍珠港事件发生,协和被迫关门为止。我于1936、1938、1940年生了三个孩子。除了利用协和应有的每年一个月的休假外,我没有为生孩子而多请一天假。我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动说明:已婚妇女照样能继续工作,以消除他们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我终于胜利了!”
叶恭绍致力于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研究,提出了中国男女少年第二性征发育的分期方法,成为研究青春期发育的重要依据。她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儿童青少年卫生科研机构——北京医科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丈夫黄桢祥后来成为国内一流病毒学家。夫妇两人在各自领域都取得突出成就。, http://www.100md.com(李响)
林巧稚:一张聘书,一纸枷锁
林巧稚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一是因为她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二是因为她专业特殊——妇产科。
她一生亲手接生了5万多婴儿,虽然她自己从未有过孩子。每一个林巧稚亲手接生的孩子,出生证上都有她秀丽的英文签名:“LinQiaozhi’s Baby”(林巧稚的孩子)。傅作义的小儿子,冰心和吴文藻的三个孩子,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子女梁从诫、梁再冰,都是由林巧稚引领到人世间。他们都有这样一张出生证,至今保存在协和的病案库中。林巧稚说过:“生平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
1921年协和医学院落成,林巧稚正是在这一年考入协和。当时她20岁,在那个年代已经算“大龄女青年”,和她一同在厦门女子师范毕业的同学基本都结婚了。家人开玩笑说,医科一读至少8年,你毕业了还怎么嫁人呢?林巧稚非常看不惯女孩必须依附丈夫的旧观念,坚决去参加考试,据说她还摞下一句气话:“那我就一辈子也不嫁!”一语成谶,林巧稚果然为了医疗事业终身未婚。
林巧稚毕业后,因学业优异并热心公益,得以留校任职,她是协和第一个毕业留院的中国女生。聘书这样写道:
“兹聘请林巧稚女士任协和医院妇产科助理住院医师……聘任期间凡因结婚、怀孕、生育者,作自动解除聘约论。”
老协和的管理者坚信,一个女人不可能同时扮演贤妻良母和职业女性两种角色,只能选其一。林巧稚怀着矛盾的心情接下这张光荣的聘书,也接下一纸枷锁。曾有说法认为,林巧稚有过一段朦胧的恋爱,但随着她在医院表现出色,协和派她赴欧美考察深造,恋情也不了了之。
1940年林巧稚回国,不久升任妇产科主任,她又创了个纪录:协和第一位中国籍女主任。林的学生严仁英说,“女的里头能当上教授、主任的就她(林巧稚)一个人,如果她结婚了,她就没有这个前途了。她这个独身不是她自己选择的,是被逼的。”
20世纪50年代,协和被新中国政府接管,老协和的规章制度作为美帝“遗毒”受到批判,许多优良传统被抛弃,令老协和人痛惜。但有一项规定的废除可以说深得人心,那就是对女医护人员的婚姻限制。那段时间,邓颖超曾经关心林巧稚的个人问题,已经50多岁的林委婉地表达自己不再考虑此事,她半开玩笑地说:“要是早些年解放不就好了吗,谁让你们对我解放得这么晚呢!”
杨崇瑞:倡导节育,一生受批判
林巧稚并不是个案,老协和还有很多将全身心付诸医疗事业的女性,其中典型代表之一还有林巧稚的师姐,毕业于协和医学院的前身——协和医学堂的杨崇瑞。她是中国的第一个女医学博士,也是终身未婚。
杨崇瑞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倡导节育。1936年,她邀请美国节育运动之母玛格丽特·桑格到协和礼堂演讲。这一举动激起保守势力的反对,当时的中国,有钱有地位的男人都以妻妾成群、儿孙满堂为荣。杨崇瑞一个独身女医生在公开场合倡导女性避孕,还请来在美国因宣传节育而被监禁过的“反动专家”,简直伤风败俗。有份报纸这样描述杨崇瑞在前门车站迎接桑格的情景:“外国反动医学人士来华,拟宣传所谓的节制生育。国人则有一奇装异服的中年妇女前往迎接,居心叵测,需加注意。”杨崇瑞喜欢穿改良新式旗袍,把长发编成辫子盘在脑后,却被讽为“奇装异服”。
1948年,杨崇瑞被国际卫生组织聘为联合国妇幼卫生组副组长。次年,她在欧洲各国参观时,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放弃了联合国的高薪和要职,辗转返回祖国。她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接见,被任命为新中国卫生部第一任妇幼卫生局局长。
如果说20世纪30年代,杨崇瑞宣传节育是在与根深蒂固的陋习作战,那么建国后,她是在与权力抗争。她不顾上层的意见,提倡计划生育,批评卫生部轻视避孕、放宽流产的做法。1957年,她被打为“右派”,罪名是“三马主义”——贩卖反动的马尔萨斯人口论;拥护鼓吹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反对马列主义的生育观。此后22年她被迫脱离医疗一线,直到1979年平反。
叶恭绍:用行动突破协和女大夫婚姻限制
老协和的制度也有例外,出身世家的叶恭绍,大胆地突破了教条。1935年,27岁的叶恭绍从协和医学院毕业,获得博士学位,被分配到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科工作。叶恭绍告诉科主任袁贻瑾,自己将在10月份结婚。她的未婚夫黄桢祥是她从燕京到协和的校友,比她早一年获得博士学位,已分配在协和内科工作。
袁贻瑾当时反应很大。叶恭绍回忆:“他简直不能接受,而且感到失望。他要我去找杨崇瑞谈话,希望杨崇瑞能说服我不结婚。但我没有改变计划。我按预定时间,和黄祯祥大夫结了婚,并继续在公共卫生科工作,直到1941年冬珍珠港事件发生,协和被迫关门为止。我于1936、1938、1940年生了三个孩子。除了利用协和应有的每年一个月的休假外,我没有为生孩子而多请一天假。我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动说明:已婚妇女照样能继续工作,以消除他们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我终于胜利了!”
叶恭绍致力于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研究,提出了中国男女少年第二性征发育的分期方法,成为研究青春期发育的重要依据。她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儿童青少年卫生科研机构——北京医科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丈夫黄桢祥后来成为国内一流病毒学家。夫妇两人在各自领域都取得突出成就。, http://www.100md.com(李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