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癌症交手
“早晨临出门前我还在犹豫该不该来。”刚一落座,老实憨厚的柳邦仁便直言了自己的顾虑。几年前,他有位朋友曾经也身患癌症,那天在早点摊上,偶遇一位熟人,刚想搭话,对方却拔腿就跑。这件事让柳邦仁印象很深,“如果见报,那周围人不就知道我也曾经得过重病了?”不过,为了让更多的病友少走弯路,柳邦仁还是接受了采访,作为“过来人”,他想告诉大家,病来了,怕不是办法,“既来之,就要想办法改变。”
想不通 跑步锻炼竟练进了医院
柳邦仁怎么都想不通,自己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没有任何不良嗜好,每天坚持跑步锻炼身体,可是,有一天竟然练进了医院。“像我这样的人都生病,不是很冤枉吗?”
可事实就摆在眼前。2009年8月初,单位例行体检,柳邦仁肝脏上发现一个小包块,可能是恶性肿瘤。柳邦仁不信,之前他从没有什么大毛病,感冒都不用吃药,再加上常年短裤背心坚持晨跑,雨雪天也不例外,怎么可能突然之间生这种大病?
拿到CT片子时已近傍晚,结果确凿无误。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柳邦仁还是忍不住连连摇头:“我的心情真的比当时的天还要黑暗,感觉整个世界都不属于自己了。”手术后在医院住了半个月,两次化疗反应强烈,柳邦仁越发地郁闷。走在路上,看到有“殡仪服务”字样的小门脸,心里就暗自叹气:“以后不知是哪家为我料理后事呢。”
听讲座 眼界放开忘记自身病痛
出院之后,将自我与外界隔绝的柳邦仁唯一没有放弃的是坚持多年的锻炼。那天,坐公交车去逍遥津公园慢走,在张辽塑像前他发现,居然有一大群和他一样的癌症患者!但与他的萎靡不振不同,大家个个面色红润,笑容满面,或练气功,或打太极,有说有笑。短暂的交流,却给了柳邦仁巨大的精神力量,从逍遥津到合钢,他选择了步行回家,到家后竟然感觉不到丝毫疲累。“看来,我的身体恢复得不错啊。”柳邦仁又有了信心。
理念变了,柳邦仁不再沉闷,开始寻找方法,积极治疗。有一次去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路上,无意中看到安徽省图书馆有上海专家举办的抗癌公益讲座,听了以后,柳邦仁觉得受益匪浅,从此,他迷上了听讲座。初时,柳邦仁还仅仅局限于健康讲座,时间长了,他的关注面越来越宽,天文地理、国际形势,只要感兴趣,柳邦仁都要去听,即使在离家很远的合肥大剧院,他也早早出门,生怕误了时间。柳邦仁说,听讲座给他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接触的人多了,眼界很自然地就开阔了,不再整天想着自己哪里会不舒服,不知不觉中,病痛竟也悄悄地远离了。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柳邦仁说,得了病,自己的心态很关键。
医对症 保健品過度治疗乃误区
回顾7年来与疾病抗争的历程,柳邦仁说,自己是幸运的,遇上了德艺双馨的几位好医生,没有走弯路。
有些病人求生欲望强烈,只要听说有所谓的特效药,便不惜一切去尝试。“其实,这样过度治疗反而容易把身体治垮。”柳邦仁说,病人一定要听医生的。曾经也有人向他推荐过所谓的特效药、保健品,他第一反应就是咨询医生,医生不建议购买的坚决不买。
柳邦仁不适合放疗,在医生建议下,他坚持服用了四五年的中草药,效果很好;因为病灶旁没有血管,医生为他进行了介入治疗,在病灶周围注射药剂,隔离血液营养,从而达到“饿死”癌细胞的目的,同样获得了成功。
至于病人们都关心的忌口问题,柳邦仁也有自己的看法,“目前,没有确切证据说哪种食物是致癌的,哪种食物又是治癌的。癌,病字头里面三个口一个山,可以理解成吃的东西像山一样多。”柳邦仁平时吃得比较杂,任何东西都会适当地吃一点,但不会吃太多。刚开刀半年内,柳邦仁也怕,不吃鸡和鸡蛋等所谓的“发物”,现在,老太婆不在的场合下,偶尔也吃几块。
念亲情 家人的关爱是坚强后盾
柳邦仁说,能够战胜病魔,家人的关爱是他心里最坚强的依靠。
检查结果出来的那天,一直陪在身边的妻子被“吓傻”了,不知怎么办才好,只能不停地给家里人打电话,寻求安慰。电话那头的岳母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哭了,孩子的姨父第二天一大早就开车过来,带着柳邦仁去寻找专家。8月份开刀,在外地上大学的侄子特意赶回来24小时守护,直到出院。女儿家里、医院两头跑,爱人更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就连80多岁的老岳母也每天做好营养餐送到医院来。
柳邦仁不敢告诉母亲,父亲70岁那年患癌去世,姐姐21岁的时候又因食道癌离开,他生怕当时已83岁高龄的母亲经不住这个打击。即使出院后,他也不敢回老家,他怕母亲看到他吃药。2012年,不明真相的母亲带着对儿子不回家看她的责难过世,柳邦仁在母亲坟前放声痛哭,子欲养而亲不待,他恨自己不孝,却又深感无奈。
如今的柳邦仁精神、身体状态都不错。与癌症交过手以后的他更加想得开了,过好当前才是最重要的。每天早晨在家里做做早饭,然后出门锻炼,有空就和家人一起去周围城市旅游。与患病前相比,他说自己豁达了不少,“小事不计较,健康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