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常溃疡当心白塞病(1)
从口腔溃疡到全身溃烂
如果没有那场重病,今年57岁的战志刚原本有机会成为轧钢系统工业炉设计领域的一流专家。这个男人尽管身材高大,但缓慢的动作、苍白的肤色告诉你,这是一个极度虚弱的人。
大学毕业后,战志刚被分配到鞍钢设计院工作。工作认真负责的他很快成为设计院里的骨干力量。但是不久,战志刚就遭到了一些非议,一些老同志反映,当上组长的战志刚目中无人,人家主动和他打招呼,他却视而不见。
“不怪他们误会,其实那时我的身体就出问题了,眼睛看什么都重影,视力明显下降,从没戴过眼镜的我,在配了眼镜之后,还是常常看不清对面来的人。”
那时战志刚总是莫名其妙地发烧,有时高烧不退,经常出现口腔溃疡,后来他左腿的膝盖也开始疼痛。现在战志刚知道了,自己当时视力迅速下降,是因为他的头出现了病变,压迫到神经造成的。眼睛看不见人,是重症的一个表现。
, 百拇医药
不久,战志刚的身上也出现了溃疡,而且面积越来越大,溃疡点越来越多,几乎全身都溃烂了。最要命的是,溃疡处很深。“每次上药的时候,大夫都要把溃疡处的脓核夹出来,真像上刑一样。”战志刚犯起病来疼痛难忍,高烧不退,胡言乱语,最后他不得不放弃工作,专心治病。
战志刚去了省内很多大医院,但病因一直得不到确诊。最后在北京301医院,战志刚才知道了自己得的病叫“白塞病”。
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丝绸之路病”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又称白塞综合征(Behcet's syndrome)或眼-口-生殖器综合征,是1937年土耳其皮肤病医师Behcet最早发现的,后人便用他的名字为该病命名。因其在日本、中国、土耳其、伊朗等地的发病率较高,发病范围与古代丝绸之路的线路基本吻合,故又得名“丝绸之路病”。
白塞病是一种因内分泌功能失调致使免疫力降低的细小血管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系统损害疾病。这种病类似红斑狼疮、艾滋病,都属于重度免疫力低下病症。其病因非常复杂,一般认为,与细胞免疫异常、链球菌、结核菌以及遗传因素有关。
, http://www.100md.com
“这种病的表现形式很特殊,凡是身体有黏膜的地方,如口腔、鼻腔、眼睛、胃肠道、心肺、脑组织等等,都是受病毒侵蚀的地方,一旦出现大的血管瘤爆破,患者马上就会死亡。”已经久病成医的战志刚说。
白塞病有个令人闻风丧胆的绰号——“软癌症”,它虽然比较少见,但容易导致全身各个系统的病变,严重的白塞病会累及眼部(眼白塞)、肠道(肠白塞)、神经系统(脑白塞)等,会致人完全失明、脑萎缩甚至死亡。风湿科专家徐晓曾见过一位患者的白塞病累及肠道,做肠镜发现肠腔被完全堵住了,原来是血管炎引起的肉芽组织增生,有一颗大菜花那么大,这是一种严重的肠白塞。
反复口腔溃疡是最大的征兆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得了白塞病呢?下面有一些症状可以供参考。
口腔损害:这是白塞病的突出症状,开始可感觉是结节,很快发展成溃疡。在全病程中,有95%以上的患者发生过口腔溃疡。溃疡散在分布于舌尖和舌周边、齿龈、下唇或上唇内侧和颊黏膜处,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2~10毫米,边缘清楚,深浅不一,中心有坏死部,周围是淡红色。严重的时候影响吃饭,还有明显的口臭。多于两周左右恢复,反复发作,早期可每月发作一次。
, http://www.100md.com
生殖器损害:主要是溃疡形成,除见于龟头、阴道、阴唇和尿道口等黏膜外,阴囊、阴茎、肛门和会阴等皮肤亦可发生。溃疡小,且疼痛剧烈,进展慢,反复发作。
眼部损害:早期可见有角膜炎、角膜溃疡、疱疹性结膜炎、巩膜炎、脉胳膜炎、球后视神经炎及眼底出血等。
关节损害:在大关节尤其是膝关节多发,主要为酸痛和疼痛,遇寒冷时加重,长期反复发作,但能自行缓解。
皮肤结节性损害:多发于小腿,有时在上肢,多数是蚕豆至胡桃大、深浅不一的皮下结节,自觉疼痛及触摸痛,呈皮肤色或淡红、暗红以及紫红色,质地偏硬,几个至十几个,呈散在性分布,一般一个月左右消退,但极易复发。
发热:部分患者有反复发热病史,高热与低热均有。
据统计,白塞病在我国发病率约为0.14%,是我国罕见病中发病率最高的,患者以女性居多。但多数患者,甚至医生,都对此病认识偏低,加上发病表现多样,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常常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其实,一旦患者出现长期反复口腔溃疡时,就要警惕是否染上了白塞病。
, 百拇医药
中医验方治疗白塞病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所载的“狐惑”一證,与白塞病的临床表现颇有相似之处,可以算是我国中医学对白塞病的最早记录。书中记载道:“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嘎,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散熏之。”
著名中医学家沈凤阁对此病潜心研究多年,在反复临证、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出“白塞减消汤”,被证实疗效颇佳,白塞病病友不妨一试。
白塞减消汤
【组成】黄连5克,生薏苡仁15克,飞滑石15克,滁菊花12克,芦根20克,赤芍12克,生地15克,红花6克,土茯苓12克,细木通10克,炒黄柏10克。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化瘀。
【主治】白塞病,又称眼-口-生殖器综合征。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2次温服。
【方解】白塞病病程绵长,反复发作,难于痊愈。沈老认为该病的病机关键在于湿热侵袭,郁久化火成毒,治疗应以清利湿热、解毒化瘀为大法。药用黄连、黄柏清热解毒燥湿,一清心火,一泻肾火,上下交通。生薏苡仁健脾化湿、排毒消瘀,助滑石、木通清热利尿祛湿。滁菊花疏风清热、清肝明目,芦根清肺养阴、利尿祛湿;配土茯苓清热解毒、利湿化瘀;生地滋阴凉血;赤芍、红花活血化瘀。, http://www.100md.com(本刊编辑部)
如果没有那场重病,今年57岁的战志刚原本有机会成为轧钢系统工业炉设计领域的一流专家。这个男人尽管身材高大,但缓慢的动作、苍白的肤色告诉你,这是一个极度虚弱的人。
大学毕业后,战志刚被分配到鞍钢设计院工作。工作认真负责的他很快成为设计院里的骨干力量。但是不久,战志刚就遭到了一些非议,一些老同志反映,当上组长的战志刚目中无人,人家主动和他打招呼,他却视而不见。
“不怪他们误会,其实那时我的身体就出问题了,眼睛看什么都重影,视力明显下降,从没戴过眼镜的我,在配了眼镜之后,还是常常看不清对面来的人。”
那时战志刚总是莫名其妙地发烧,有时高烧不退,经常出现口腔溃疡,后来他左腿的膝盖也开始疼痛。现在战志刚知道了,自己当时视力迅速下降,是因为他的头出现了病变,压迫到神经造成的。眼睛看不见人,是重症的一个表现。
, 百拇医药
不久,战志刚的身上也出现了溃疡,而且面积越来越大,溃疡点越来越多,几乎全身都溃烂了。最要命的是,溃疡处很深。“每次上药的时候,大夫都要把溃疡处的脓核夹出来,真像上刑一样。”战志刚犯起病来疼痛难忍,高烧不退,胡言乱语,最后他不得不放弃工作,专心治病。
战志刚去了省内很多大医院,但病因一直得不到确诊。最后在北京301医院,战志刚才知道了自己得的病叫“白塞病”。
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丝绸之路病”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又称白塞综合征(Behcet's syndrome)或眼-口-生殖器综合征,是1937年土耳其皮肤病医师Behcet最早发现的,后人便用他的名字为该病命名。因其在日本、中国、土耳其、伊朗等地的发病率较高,发病范围与古代丝绸之路的线路基本吻合,故又得名“丝绸之路病”。
白塞病是一种因内分泌功能失调致使免疫力降低的细小血管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系统损害疾病。这种病类似红斑狼疮、艾滋病,都属于重度免疫力低下病症。其病因非常复杂,一般认为,与细胞免疫异常、链球菌、结核菌以及遗传因素有关。
, http://www.100md.com
“这种病的表现形式很特殊,凡是身体有黏膜的地方,如口腔、鼻腔、眼睛、胃肠道、心肺、脑组织等等,都是受病毒侵蚀的地方,一旦出现大的血管瘤爆破,患者马上就会死亡。”已经久病成医的战志刚说。
白塞病有个令人闻风丧胆的绰号——“软癌症”,它虽然比较少见,但容易导致全身各个系统的病变,严重的白塞病会累及眼部(眼白塞)、肠道(肠白塞)、神经系统(脑白塞)等,会致人完全失明、脑萎缩甚至死亡。风湿科专家徐晓曾见过一位患者的白塞病累及肠道,做肠镜发现肠腔被完全堵住了,原来是血管炎引起的肉芽组织增生,有一颗大菜花那么大,这是一种严重的肠白塞。
反复口腔溃疡是最大的征兆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得了白塞病呢?下面有一些症状可以供参考。
口腔损害:这是白塞病的突出症状,开始可感觉是结节,很快发展成溃疡。在全病程中,有95%以上的患者发生过口腔溃疡。溃疡散在分布于舌尖和舌周边、齿龈、下唇或上唇内侧和颊黏膜处,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2~10毫米,边缘清楚,深浅不一,中心有坏死部,周围是淡红色。严重的时候影响吃饭,还有明显的口臭。多于两周左右恢复,反复发作,早期可每月发作一次。
, http://www.100md.com
生殖器损害:主要是溃疡形成,除见于龟头、阴道、阴唇和尿道口等黏膜外,阴囊、阴茎、肛门和会阴等皮肤亦可发生。溃疡小,且疼痛剧烈,进展慢,反复发作。
眼部损害:早期可见有角膜炎、角膜溃疡、疱疹性结膜炎、巩膜炎、脉胳膜炎、球后视神经炎及眼底出血等。
关节损害:在大关节尤其是膝关节多发,主要为酸痛和疼痛,遇寒冷时加重,长期反复发作,但能自行缓解。
皮肤结节性损害:多发于小腿,有时在上肢,多数是蚕豆至胡桃大、深浅不一的皮下结节,自觉疼痛及触摸痛,呈皮肤色或淡红、暗红以及紫红色,质地偏硬,几个至十几个,呈散在性分布,一般一个月左右消退,但极易复发。
发热:部分患者有反复发热病史,高热与低热均有。
据统计,白塞病在我国发病率约为0.14%,是我国罕见病中发病率最高的,患者以女性居多。但多数患者,甚至医生,都对此病认识偏低,加上发病表现多样,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常常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其实,一旦患者出现长期反复口腔溃疡时,就要警惕是否染上了白塞病。
, 百拇医药
中医验方治疗白塞病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所载的“狐惑”一證,与白塞病的临床表现颇有相似之处,可以算是我国中医学对白塞病的最早记录。书中记载道:“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嘎,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散熏之。”
著名中医学家沈凤阁对此病潜心研究多年,在反复临证、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出“白塞减消汤”,被证实疗效颇佳,白塞病病友不妨一试。
白塞减消汤
【组成】黄连5克,生薏苡仁15克,飞滑石15克,滁菊花12克,芦根20克,赤芍12克,生地15克,红花6克,土茯苓12克,细木通10克,炒黄柏10克。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化瘀。
【主治】白塞病,又称眼-口-生殖器综合征。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2次温服。
【方解】白塞病病程绵长,反复发作,难于痊愈。沈老认为该病的病机关键在于湿热侵袭,郁久化火成毒,治疗应以清利湿热、解毒化瘀为大法。药用黄连、黄柏清热解毒燥湿,一清心火,一泻肾火,上下交通。生薏苡仁健脾化湿、排毒消瘀,助滑石、木通清热利尿祛湿。滁菊花疏风清热、清肝明目,芦根清肺养阴、利尿祛湿;配土茯苓清热解毒、利湿化瘀;生地滋阴凉血;赤芍、红花活血化瘀。, http://www.100md.com(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