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捐献了半个故宫,深藏功与名(1)
我跟你们说,咱们都死光了,千秋万世都有张伯驹的名字!
一心只想做名士
清末民初,河南项城,张伯驹出生在书香门第张家。7岁那年,他被过继给伯父张镇芳。张镇芳是光绪进士,袁世凯哥哥的内弟,当过河南总督,因擅长理财,在天津创办了盐业银行,位高权重,财运亨通。
张伯驹聪颖好学, 7岁入私塾,9岁能写诗,一本《古文观止》倒背如流。家里人想让他做军官。然而,看到军阀内斗,张伯驹认为做军人简直是自辱,毅然脱下军装,在家读书作画,看戏唱曲。
30岁这年,张伯驹迎来了一个转折点。
一天,他外出辦事,在出售古玩字画的地摊边溜达。突然,一幅写有“丛碧山房”四个大字的书法作品闯入眼帘。凭着旧学根底,张伯驹断定此作不俗,马上掏了一千大洋买下,带回家细细研究,居然是康熙御笔!
, http://www.100md.com
这一年,父亲安排他打理银行,他却每日闲散读书,而只要看中的字画,再贵也要买。气得母亲整日在家哀叹:“让你做官,你不去,让你开银行,你不好好开,就知道花钱买字画!”
相比之下,生活上,他却极为素淡: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常年一袭长衫,出门从不讲派头。他与遗老相交,却不酸腐;与阔公子为友,却不沾染纨绔习气;来往不乏名伶,身上却没有丝毫浮薄的味道。
他的志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做名士。
将青楼出身的夫人培养成画家
要讲张伯驹一生的跌宕,必须先讲讲他的夫人潘素。
潘素出身名门,可惜父亲是个纨绔子弟,将祖产挥霍一空。潘素13岁时,母亲病逝,继母便将她送到青楼。因弹得一手好琵琶,谈吐不俗,潘素很快就红透了上海滩,博得了“潘妃”的美誉。
, 百拇医药
张伯驹每年会到上海查账,为了应酬,常去风月场所走动。看到潘素,张伯驹一见倾心,发誓要娶她。
当时,一位有权有势的国民党中将也看中了潘素。一听说张伯驹有意于潘素,对方赶紧派人将潘素软禁。上海毕竟不是自己的地盘,张伯驹便托好友买通了中将的兵卫,连夜将潘素带走,迅速成婚。
回到北京,张伯驹将巨款分给其他太太,结束了复杂的婚姻关系,从此专宠潘素一人,还请人教她山水画、通鉴古文。潘素没有辜负张伯驹的栽培,悉心钻研工笔画法,成了颇有造诣的青绿山水画家,连张大千都赞叹不已。
从此,潘素抚琴泼墨,张伯驹填词作诗,琴瑟和鸣。但对张伯驹而言,潘素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后来的岁月里,人世间无数悲欢荣辱,如暴风骤雨向张伯驹袭来,潘素始终陪伴在他身边,一步也没有离去。
不惜倾家护国宝
, http://www.100md.com
一开始,张伯驹豪掷千金买字画,是满足个人情致。当他知晓大批珍贵文物流失民间,又被倒卖到国外后,内心的忧愤便越来越重。
那一年,听说溥儒要将《平复帖》转卖,张伯驹坐不住了。溥儒是恭亲王之孙,手上有大量字画珍品。此前,他曾将国宝级的《照夜白图》倒卖给英国人,气得张伯驹直跺脚。而这次的《平复帖》,是西晋文人陆机的真迹,有1700年历史,也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手迹,素有“中华第一帖”之誉,上面盖满历朝历代名家印章,如果流失到海外,必成千古之恨。
溥儒开价20万大洋。张伯驹三番两次请人说合,一毛钱也不便宜。只能作罢。时至1937年,张伯驹得知溥儒母亲病危,正是缺钱的时候,二话不说,借出一万大洋。最后,在旁人的撮合下,张伯驹以4万大洋购得《平复帖》,成功将这件重量级国宝留在了中国国土上。
此后,张伯驹陆续收得李白真迹、杜牧手卷、黄庭坚书法等十多卷珍品。他将京津两地的几处房产出售,只为买下这些珍贵的古字画。
, 百拇医药
1941年的一天,张伯驹出门办事,迎面出现三个大汉,拔枪示威,将他绑走。不久,潘素接到电话,绑匪要求交出200万,否则就撕票。潘素急坏了:“一时哪里拿得出那么多钱,100万也凑不出来,看来只能卖字画了!”
经多方斡旋后,潘素终于跟张伯驹见上一面。当时,张伯驹已瘦得没了人形,却对潘素说:“宁死魔窟,也不得变卖字画!你救不救我,都不要紧,我珍藏的那批字画,就是我死了,你也要替我保护好!”
后来,潘素到处借债,花了20根金条才赎回张伯驹。
张伯驹说:“我死了没什么,它们才是我的命。”
宁死不卖的国宝尽数捐献给国家
1946年,北平古玩界传出消息,古董商马霁川欲出售《游春图》。
《游春图》运笔精到,意趣无限,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画作,素有“天下第一画卷”的美称。当时,故宫正在收购民间珍品,张伯驹听到消息,希望故宫出面购买,如果经费不足,他愿代周转。可是马霁川开口就是800两黄金,故宫只能望画兴叹。
, 百拇医药
听说马霁川准备将画卖给洋人,张伯驹多方奔走呼吁:“此卷有关中华民族的历史,万万不能出境。如果有谁为了多赚金子,把它转手洋人,谁就是民族败类、千古罪人,我张某决不会轻饶了他!”马霁川有点怕了,便说:“220两黄金,有钱来拿!”
为凑钱,张伯驹只好卖了弓弦胡同的宅子。要知道,这宅子可不一般,原为大太监李莲英的宅院,模仿颐和园排云殿规模建造,是京城数一数二的名宅。
马未都曾说:“这宅子搁在今天,光拆迁,就得一个多亿。”
谁知,拿到黄金时,马霁川又借口成色不好,说:“还要再追加20两,否则我就卖给别人了。”张伯驹只好回家央求潘素变卖金银首饰,终于将《游春图》收入囊中。
后来,南京总统府派人来京,打听《游春图》下落,愿以500两黄金入藏《游春图》。张伯驹复函称:“伯驹旨在收藏,贵贱不卖,望君海涵。”
为了一件件国宝,张伯驹倾家荡产,宁死不卖。谁能想到,1956年,他却决定将平生所藏,尽数捐献国家。其中包括《平复帖》、《游春图》、杜牧手卷、范仲淹手卷等8幅字画,都是上上极品,每一幅都价值连城,文化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百拇医药(书单君)
一心只想做名士
清末民初,河南项城,张伯驹出生在书香门第张家。7岁那年,他被过继给伯父张镇芳。张镇芳是光绪进士,袁世凯哥哥的内弟,当过河南总督,因擅长理财,在天津创办了盐业银行,位高权重,财运亨通。
张伯驹聪颖好学, 7岁入私塾,9岁能写诗,一本《古文观止》倒背如流。家里人想让他做军官。然而,看到军阀内斗,张伯驹认为做军人简直是自辱,毅然脱下军装,在家读书作画,看戏唱曲。
30岁这年,张伯驹迎来了一个转折点。
一天,他外出辦事,在出售古玩字画的地摊边溜达。突然,一幅写有“丛碧山房”四个大字的书法作品闯入眼帘。凭着旧学根底,张伯驹断定此作不俗,马上掏了一千大洋买下,带回家细细研究,居然是康熙御笔!
, http://www.100md.com
这一年,父亲安排他打理银行,他却每日闲散读书,而只要看中的字画,再贵也要买。气得母亲整日在家哀叹:“让你做官,你不去,让你开银行,你不好好开,就知道花钱买字画!”
相比之下,生活上,他却极为素淡: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常年一袭长衫,出门从不讲派头。他与遗老相交,却不酸腐;与阔公子为友,却不沾染纨绔习气;来往不乏名伶,身上却没有丝毫浮薄的味道。
他的志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做名士。
将青楼出身的夫人培养成画家
要讲张伯驹一生的跌宕,必须先讲讲他的夫人潘素。
潘素出身名门,可惜父亲是个纨绔子弟,将祖产挥霍一空。潘素13岁时,母亲病逝,继母便将她送到青楼。因弹得一手好琵琶,谈吐不俗,潘素很快就红透了上海滩,博得了“潘妃”的美誉。
, 百拇医药
张伯驹每年会到上海查账,为了应酬,常去风月场所走动。看到潘素,张伯驹一见倾心,发誓要娶她。
当时,一位有权有势的国民党中将也看中了潘素。一听说张伯驹有意于潘素,对方赶紧派人将潘素软禁。上海毕竟不是自己的地盘,张伯驹便托好友买通了中将的兵卫,连夜将潘素带走,迅速成婚。
回到北京,张伯驹将巨款分给其他太太,结束了复杂的婚姻关系,从此专宠潘素一人,还请人教她山水画、通鉴古文。潘素没有辜负张伯驹的栽培,悉心钻研工笔画法,成了颇有造诣的青绿山水画家,连张大千都赞叹不已。
从此,潘素抚琴泼墨,张伯驹填词作诗,琴瑟和鸣。但对张伯驹而言,潘素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后来的岁月里,人世间无数悲欢荣辱,如暴风骤雨向张伯驹袭来,潘素始终陪伴在他身边,一步也没有离去。
不惜倾家护国宝
, http://www.100md.com
一开始,张伯驹豪掷千金买字画,是满足个人情致。当他知晓大批珍贵文物流失民间,又被倒卖到国外后,内心的忧愤便越来越重。
那一年,听说溥儒要将《平复帖》转卖,张伯驹坐不住了。溥儒是恭亲王之孙,手上有大量字画珍品。此前,他曾将国宝级的《照夜白图》倒卖给英国人,气得张伯驹直跺脚。而这次的《平复帖》,是西晋文人陆机的真迹,有1700年历史,也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手迹,素有“中华第一帖”之誉,上面盖满历朝历代名家印章,如果流失到海外,必成千古之恨。
溥儒开价20万大洋。张伯驹三番两次请人说合,一毛钱也不便宜。只能作罢。时至1937年,张伯驹得知溥儒母亲病危,正是缺钱的时候,二话不说,借出一万大洋。最后,在旁人的撮合下,张伯驹以4万大洋购得《平复帖》,成功将这件重量级国宝留在了中国国土上。
此后,张伯驹陆续收得李白真迹、杜牧手卷、黄庭坚书法等十多卷珍品。他将京津两地的几处房产出售,只为买下这些珍贵的古字画。
, 百拇医药
1941年的一天,张伯驹出门办事,迎面出现三个大汉,拔枪示威,将他绑走。不久,潘素接到电话,绑匪要求交出200万,否则就撕票。潘素急坏了:“一时哪里拿得出那么多钱,100万也凑不出来,看来只能卖字画了!”
经多方斡旋后,潘素终于跟张伯驹见上一面。当时,张伯驹已瘦得没了人形,却对潘素说:“宁死魔窟,也不得变卖字画!你救不救我,都不要紧,我珍藏的那批字画,就是我死了,你也要替我保护好!”
后来,潘素到处借债,花了20根金条才赎回张伯驹。
张伯驹说:“我死了没什么,它们才是我的命。”
宁死不卖的国宝尽数捐献给国家
1946年,北平古玩界传出消息,古董商马霁川欲出售《游春图》。
《游春图》运笔精到,意趣无限,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画作,素有“天下第一画卷”的美称。当时,故宫正在收购民间珍品,张伯驹听到消息,希望故宫出面购买,如果经费不足,他愿代周转。可是马霁川开口就是800两黄金,故宫只能望画兴叹。
, 百拇医药
听说马霁川准备将画卖给洋人,张伯驹多方奔走呼吁:“此卷有关中华民族的历史,万万不能出境。如果有谁为了多赚金子,把它转手洋人,谁就是民族败类、千古罪人,我张某决不会轻饶了他!”马霁川有点怕了,便说:“220两黄金,有钱来拿!”
为凑钱,张伯驹只好卖了弓弦胡同的宅子。要知道,这宅子可不一般,原为大太监李莲英的宅院,模仿颐和园排云殿规模建造,是京城数一数二的名宅。
马未都曾说:“这宅子搁在今天,光拆迁,就得一个多亿。”
谁知,拿到黄金时,马霁川又借口成色不好,说:“还要再追加20两,否则我就卖给别人了。”张伯驹只好回家央求潘素变卖金银首饰,终于将《游春图》收入囊中。
后来,南京总统府派人来京,打听《游春图》下落,愿以500两黄金入藏《游春图》。张伯驹复函称:“伯驹旨在收藏,贵贱不卖,望君海涵。”
为了一件件国宝,张伯驹倾家荡产,宁死不卖。谁能想到,1956年,他却决定将平生所藏,尽数捐献国家。其中包括《平复帖》、《游春图》、杜牧手卷、范仲淹手卷等8幅字画,都是上上极品,每一幅都价值连城,文化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百拇医药(书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