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第一位女司长龚澎:巾帼不让须眉(1)
周恩来曾评价龚澎“是一位极优秀的女性,没有谁可以替代她”。
一
龚澎是安徽合肥人,其父龚镇洲(原名龚振鹏),早年加入同盟会,是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家、苏皖反清起义第一人,曾出任过陆军第三十五旅(时有“铁血军”之称)旅长,有“铁血大将军”的美誉。母亲徐文也颇通文墨,并能写一手漂亮的书法。她是洋务运动的先驱者徐雨生的女儿、著名革命党人黄兴夫人徐宗汉的堂妹。
1914年10月10日,龚澎在日本横滨出生。因为出生在旧中国的国庆节,她最初起名“庆生”,后来改为“维航”。孙中山在广州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后,龚镇洲被任命为虎门要塞总指挥,龚澎在广州度过了安定幸福的童年,后又随父移居上海。1928年,龚澎和比自己年长一岁的姐姐龚普生同时进入上海圣玛利亚女中就读。1933年夏,龚澎考取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并在北平结识了一大批追求进步的同学,常与姚克广(姚依林)、王汝梅(黄华)、俞启威(即黄敬)等一起聚会,成为耀眼的学生会领袖,是“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重要成员。
, 百拇医药
1935年“一二·九”学生示威游行后,燕京大学学生准备继续举行大游行。为扩大影响,制造舆论,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建议在游行之前,让当时在燕大读书的龚普生、龚澎姐妹于12月12日在临湖轩举行一次外国记者招待会。除埃德加·斯诺以外,前来参加记者招待会的还有合众社、《芝加哥每日新闻》、《华北明星报》(天津)、《亚细亚杂志》、《密勒氏评论报》(上海)和《大学》杂志的记者。尽管和龚澎后来在中国外交部、日内瓦主持的外国记者招待会相比,这次发布会的规模可谓微不足道。但是,这是龚澎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亦是她数十年新闻发言人不朽生涯的令人难忘的源头。
经过“一二·九”的战斗洗礼,在晚清“太傅”陈宝琛的孙子陈洁(即陈矩孙)的介绍下,龚澎于1936年在燕京大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夏天,龚澎自燕京大学毕业后回到上海。
二
1938年3月,龚澎成为延安马列主义学院第一期学员,因英语流利,兼懂日语,深得毛泽东主席赏识,曾一度担任毛泽东的英语翻译。1938年9月,龚澎告别了延安,跟着彭德怀将军在垣曲渡过黄河进入太行山区。本来她应当去沁县后沟村华北《新华日报》社工作的,但是到了八路军前方总部驻地——屯留,龚澎就被留下了,分配到总司令部秘书处工作。在这里,她结识了从德国留学回来的刘文华,并逐渐产生了感情。1940年8月1日,她与刘文华正式结婚,婚后不到一个月,龚澎就奉党中央之命前往重庆,历任《新华日报》记者、中共驻重庆代表团秘书等职。但是她最主要、最有成就的工作就是“周恩来与外国记者招待所的联络员和新闻发布员”。
, 百拇医药
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在对外活动中,龚澎一直都是以《新华日报》记者的名义出面。虽然龚澎在大学期间学的是历史专业,也钟情于历史,但是在新闻发布工作方面却表现出难得的天赋。
当时,欧美记者云集重庆。龚澎发布新闻消息,向这些记者介绍解放区的抗日战争以及解放区统一战线的真实情况。很多记者很清楚龚澎作为共产党人自然是为共产党讲话的,龚澎自己也不讳言这一点。但是龚澎的话得到了时间的验证,因而受到外国记者的欢迎。对一些受蒙蔽蛊惑的外国记者,龚澎极为冷静,不卑不亢,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耐心说服。龚澎所做的一切,很自然地赢得了记者们的敬重、钦佩。
1941年“皖南事变”后,有的西方国家担心国民党的这种破坏行为可能导致日本侵略者的大规模进攻。驻重庆的英国大使克拉克·卡尔,是一位对中共颇为友好的外交官,对于国民党的这种做法很不满意。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卡尔大使明确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凑巧龚澎在场,她立刻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用大量事实揭露了真相和国民党的阴谋。结果,龚澎无形中成了这个记者招待会的中心人物,回答记者们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原则和立场,取得了极好的宣传效果。爱泼斯坦很感慨地说,龚澎“善于利用一切机会来做工作,她往往实际上是在给舆论以正确的引导,但并不使你感到你是在被人引导”。
, 百拇医药
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曾回忆说:“龚澎总是挎着她那满装着延安最新广播新闻稿的书包来到国际宣传处的外国记者招待所。整天为国民党新闻检查扯皮不休的西方记者们特别欢迎这种对立面的材料。她对那些没有家室之累、主张采取有力行动的外国记者所产生的魅力,一定程度上出于她那才智超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因为在这个充斥着随声附和者和趋炎附势者的城市里,她扮演了一名持不同政见者的角色。她是在野党的发言人,以他们的改良理想来揭露执政党的罪恶事实。”
龚澎以她对重庆的西方记者的了如指掌和她的幽默感,不仅仅是吸引了费正清,几乎那个时期的所有驻重庆外国记者都对龚澎怀有好感。他们对她的外表、为人和才能赞叹备至。
诚然,龚澎美貌绝伦,极富女性魅力。但是,龚澎主要是靠勤勉的工作、真诚的为人,靠几近严酷的自律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光明磊落来征服外国记者。许多外国记者赞叹地说:“龚澎的一举一动,体现着大家所熟悉而且十分欣赏的周恩来的工作作风。”
, 百拇医药
三
就在龚澎的事业蒸蒸日上之际,生活中的灾难却接踵而至。
1942年,龚澎先是连续三天高烧不退,送至重庆中央医院治疗,后检查出是因注射器感染而致大面积化脓。开了一刀,挤出一大盆脓血后,高烧倒是退了,可伤口却老是不见愈合,她整天就是一个姿势趴在床上,不能动弹。接着,她的父亲龚镇洲又在桂林不幸去世。
随即,与龚澎成婚仅仅29天便匆匆分别的丈夫刘文华,在随军作战途中突发盲肠炎并引起腹膜炎,医疗条件本来就差,加之军务繁忙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一病不起,竟英年早逝!
刘文华牺牲的消息很快传到重庆。此时,龚澎刚刚遭受了丧父之痛的沉重打击。周恩来不忍心让她再受刺激,于是将这一噩耗暂时隐瞒了起来。
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终于有一天,龚澎收到了一封来自太行战友、当年的燕大同窗吴青的信。吴青的丈夫何云为华北《新华日報》社社长兼总编辑,也是刚刚牺牲不久。为了互相慰勉,她在给老同学的信中,十分含蓄地写有一些诸如“革命是长期的,一点点牺牲又算得了什么呢?”的话。龚澎敏感地意识到一定是发生了什么意外,随即便去“周公馆”核实。, 百拇医药(刘金峰)
一
龚澎是安徽合肥人,其父龚镇洲(原名龚振鹏),早年加入同盟会,是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家、苏皖反清起义第一人,曾出任过陆军第三十五旅(时有“铁血军”之称)旅长,有“铁血大将军”的美誉。母亲徐文也颇通文墨,并能写一手漂亮的书法。她是洋务运动的先驱者徐雨生的女儿、著名革命党人黄兴夫人徐宗汉的堂妹。
1914年10月10日,龚澎在日本横滨出生。因为出生在旧中国的国庆节,她最初起名“庆生”,后来改为“维航”。孙中山在广州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后,龚镇洲被任命为虎门要塞总指挥,龚澎在广州度过了安定幸福的童年,后又随父移居上海。1928年,龚澎和比自己年长一岁的姐姐龚普生同时进入上海圣玛利亚女中就读。1933年夏,龚澎考取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并在北平结识了一大批追求进步的同学,常与姚克广(姚依林)、王汝梅(黄华)、俞启威(即黄敬)等一起聚会,成为耀眼的学生会领袖,是“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重要成员。
, 百拇医药
1935年“一二·九”学生示威游行后,燕京大学学生准备继续举行大游行。为扩大影响,制造舆论,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建议在游行之前,让当时在燕大读书的龚普生、龚澎姐妹于12月12日在临湖轩举行一次外国记者招待会。除埃德加·斯诺以外,前来参加记者招待会的还有合众社、《芝加哥每日新闻》、《华北明星报》(天津)、《亚细亚杂志》、《密勒氏评论报》(上海)和《大学》杂志的记者。尽管和龚澎后来在中国外交部、日内瓦主持的外国记者招待会相比,这次发布会的规模可谓微不足道。但是,这是龚澎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亦是她数十年新闻发言人不朽生涯的令人难忘的源头。
经过“一二·九”的战斗洗礼,在晚清“太傅”陈宝琛的孙子陈洁(即陈矩孙)的介绍下,龚澎于1936年在燕京大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夏天,龚澎自燕京大学毕业后回到上海。
二
1938年3月,龚澎成为延安马列主义学院第一期学员,因英语流利,兼懂日语,深得毛泽东主席赏识,曾一度担任毛泽东的英语翻译。1938年9月,龚澎告别了延安,跟着彭德怀将军在垣曲渡过黄河进入太行山区。本来她应当去沁县后沟村华北《新华日报》社工作的,但是到了八路军前方总部驻地——屯留,龚澎就被留下了,分配到总司令部秘书处工作。在这里,她结识了从德国留学回来的刘文华,并逐渐产生了感情。1940年8月1日,她与刘文华正式结婚,婚后不到一个月,龚澎就奉党中央之命前往重庆,历任《新华日报》记者、中共驻重庆代表团秘书等职。但是她最主要、最有成就的工作就是“周恩来与外国记者招待所的联络员和新闻发布员”。
, 百拇医药
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在对外活动中,龚澎一直都是以《新华日报》记者的名义出面。虽然龚澎在大学期间学的是历史专业,也钟情于历史,但是在新闻发布工作方面却表现出难得的天赋。
当时,欧美记者云集重庆。龚澎发布新闻消息,向这些记者介绍解放区的抗日战争以及解放区统一战线的真实情况。很多记者很清楚龚澎作为共产党人自然是为共产党讲话的,龚澎自己也不讳言这一点。但是龚澎的话得到了时间的验证,因而受到外国记者的欢迎。对一些受蒙蔽蛊惑的外国记者,龚澎极为冷静,不卑不亢,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耐心说服。龚澎所做的一切,很自然地赢得了记者们的敬重、钦佩。
1941年“皖南事变”后,有的西方国家担心国民党的这种破坏行为可能导致日本侵略者的大规模进攻。驻重庆的英国大使克拉克·卡尔,是一位对中共颇为友好的外交官,对于国民党的这种做法很不满意。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卡尔大使明确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凑巧龚澎在场,她立刻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用大量事实揭露了真相和国民党的阴谋。结果,龚澎无形中成了这个记者招待会的中心人物,回答记者们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原则和立场,取得了极好的宣传效果。爱泼斯坦很感慨地说,龚澎“善于利用一切机会来做工作,她往往实际上是在给舆论以正确的引导,但并不使你感到你是在被人引导”。
, 百拇医药
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曾回忆说:“龚澎总是挎着她那满装着延安最新广播新闻稿的书包来到国际宣传处的外国记者招待所。整天为国民党新闻检查扯皮不休的西方记者们特别欢迎这种对立面的材料。她对那些没有家室之累、主张采取有力行动的外国记者所产生的魅力,一定程度上出于她那才智超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因为在这个充斥着随声附和者和趋炎附势者的城市里,她扮演了一名持不同政见者的角色。她是在野党的发言人,以他们的改良理想来揭露执政党的罪恶事实。”
龚澎以她对重庆的西方记者的了如指掌和她的幽默感,不仅仅是吸引了费正清,几乎那个时期的所有驻重庆外国记者都对龚澎怀有好感。他们对她的外表、为人和才能赞叹备至。
诚然,龚澎美貌绝伦,极富女性魅力。但是,龚澎主要是靠勤勉的工作、真诚的为人,靠几近严酷的自律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光明磊落来征服外国记者。许多外国记者赞叹地说:“龚澎的一举一动,体现着大家所熟悉而且十分欣赏的周恩来的工作作风。”
, 百拇医药
三
就在龚澎的事业蒸蒸日上之际,生活中的灾难却接踵而至。
1942年,龚澎先是连续三天高烧不退,送至重庆中央医院治疗,后检查出是因注射器感染而致大面积化脓。开了一刀,挤出一大盆脓血后,高烧倒是退了,可伤口却老是不见愈合,她整天就是一个姿势趴在床上,不能动弹。接着,她的父亲龚镇洲又在桂林不幸去世。
随即,与龚澎成婚仅仅29天便匆匆分别的丈夫刘文华,在随军作战途中突发盲肠炎并引起腹膜炎,医疗条件本来就差,加之军务繁忙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一病不起,竟英年早逝!
刘文华牺牲的消息很快传到重庆。此时,龚澎刚刚遭受了丧父之痛的沉重打击。周恩来不忍心让她再受刺激,于是将这一噩耗暂时隐瞒了起来。
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终于有一天,龚澎收到了一封来自太行战友、当年的燕大同窗吴青的信。吴青的丈夫何云为华北《新华日報》社社长兼总编辑,也是刚刚牺牲不久。为了互相慰勉,她在给老同学的信中,十分含蓄地写有一些诸如“革命是长期的,一点点牺牲又算得了什么呢?”的话。龚澎敏感地意识到一定是发生了什么意外,随即便去“周公馆”核实。, 百拇医药(刘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