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 :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家(1)
她出身名门,终身未婚,却把一生“嫁”给了中国博物馆事业。她就是今天的主人公,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家、中国第一位女博物馆馆长曾昭燏先生。
兄妹皆学者,陈寅恪是表哥
1909年,曾昭燏出生于湖南双峰县荷叶镇峡石村万宜堂,这是中国近代绵延两百年的世家大族——曾国藩家族的故乡。曾昭燏的曾祖父,是曾国藩的二弟曾国潢。曾昭燏的母亲也出身名门,是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女,即陈寅恪的嫡亲姑母,她所生七子女皆才俊。曾昭燏七兄妹中名声最大者,当是昭燏的二兄——中科院院士、中国化学奠基人曾昭抡。
曾昭燏自幼接受严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四五岁就开始学《左传》,国学基础非常扎实。1923年,刚满14岁的曾昭燏,进入堂三姐曾宝荪(曾国藩曾孙女)创办的长沙艺芳女子学校读书。曾宝荪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嫁给教育事业,一生未婚,年幼的曾昭燏曾问堂姐缘由,曾宝荪回答:嫁了人,只能帮助一个家庭几个人,如果不嫁人,那就可以服务千万人。在之后40多年的人生岁月里,曾昭燏几乎把这句话视为信仰。
, 百拇医药
如果没有二哥曾昭抡,曾昭燏也许从此会在长沙扎根生活,在女校当个教书先生。曾昭燏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时候,化学家哥哥对妹妹说:一定不要留在长沙终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曾昭燏很争气,考上了国立中央大学的外文系。念了一年后,转入中文系,在这里,曾昭燏遇到了对她影响最深远的老师——胡小石。
几年的时间,神奇的知识之门无声地向年轻的曾昭燏打开,金石、书法、历史、考古、艺术、音韵学等宏大精深的学问,如清冽的泉水,注入这位渴求知识的才女心田。
1934年,曾昭燏从中文系毕业,哥哥曾昭抡又来做她的人生导师:去外面,继续学习,继续见识世界!曾昭抡更拿出自己工资的60%,资助曾昭燏到英国自费留学——到伦敦大学学习考古!曾昭燏也由此成为中国第一个留学海外学习考古专业的留学生。
放弃英国工作,回到战乱中的祖国
在伦敦大学,曾昭燏给历史学家傅斯年写了一封信,言辞极为恳切:
, 百拇医药
冒昧地写信麻烦您,希望您为我个人着想,为中国的考古学发展着想,我学什么东西最有用处,赶快回信给我……
傅斯年和哥哥曾昭抡是连襟,对于曾昭燏而言他既是学界权威,更是值得信任的兄长。
傅斯年建议她选择田野考古——在当时,这是连男生都会慎重选择的专业,因为一旦选择,意味着从此将风餐露宿,风吹日晒。傅斯年的回信,让曾昭燏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中国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却苦于科学研究方法的匱乏,学习近代西方考古学的先进方法,为中华文明服务,就是为这个苦难深重的民族,点燃一盏希望的烛火。
1938年6月3日,伦敦大学举行盛大的毕业典礼,曾昭燏没有参加,而是选择在工作室里终日埋头苦干。她后来说:“祖国的人民正在浴血抗战的时候,我何必花无谓的时间参加这种为个人荣誉的典礼。”这时,日寇已将战火燃遍半个中国,大哥曾昭承来信,力阻妹妹回国,此时伦敦大学也向曾昭燏颁发了聘书,可一件小事,却坚定她回国的决心。
, 百拇医药
一天,曾昭燏与威格纳尔教授共进午餐。席间,教授讲到他多年前与一位美国学者前往北京十三陵参观。道路崎岖不平,美国人大为抱怨,质问当地向导:“这路是什么年代修的?”向导从容作答:“大概两三千年前!”美国人遂哑然而不作声。
曾昭燏听罢,五味杂陈,如此有着数千年文明的古老中国,如今却面临灭顶之灾,当天晚上,她毅然决定:放弃伦敦大学的工作,放弃攻读博士学位,立即回国。
曾昭燏揣着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给她开具的证明,与费孝通等学者一起,踏上了艰辛的回国旅途。他们历时三个月绕道越南,终于在1939年1月,回到昆明。
带着女子考古队,发现云南苍洱文化
回国后,国难当头,曾昭燏正式进入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参加了云南苍洱古迹考察团。大理考古是中央博物院大规模西南考古计划的第一站,也是抗战时期,中国学者首次进行的大规模考古活动。
, 百拇医药
曾昭燏在野外勘察发现,大理不少山峰的半山腰里,有很多人工平台,曾昭燏大胆猜想,这些平台有可能是古代文化的遗址。曾昭燏请村长给她找15个干活的工人,第二天早上,工人来了,曾昭燏却傻眼了,这15个工人竟然是15位白族女人,这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女子考古队。
女考古学者,带着一群女子走上了山坡,第一天,她们就收获颇丰,石刀、石斧、石纺锤、石斗,一件件出土的精美史前文物,让曾昭燏喜出望外、兴奋不已。
随着发掘面积的扩大,她在遗址的四周发现有两层城墙,这时曾昭燏才明白,山上的平台并不是庙宇,而是史前人类的居住地。一幅清晰的史前人类遗址图,展现在了曾昭燏面前。这就是著名的云南苍洱文化。
这在中国的考古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那年,她才刚刚30岁。
1941年2月,曾昭燏被任命为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总干事,她与李济等人夜以继日将中央博物院文物连同北平故宫博物院的一万多箱珍宝西运,避免了这些国之重宝沦入日军之手。抗战胜利后,曾昭燏回到了南京。她在战火频仍、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接连举办了汉代文物展和青铜器展。
1947年,曾昭燏主持中央博物院大殿的修建,此项工程在抗战前,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徐敬直先生设计,梁思成先生修订定稿,为仿辽建筑。开工不久,即因战乱而停止。
她克服了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当年年底,拖了十年之久的大殿终于落成。
1948年,国民党大势已去,教育部政务次长杭立武密令中央博物院,将全部精品文物运往台湾。曾昭燏对这个决定极其反对,她不顾个人安危,写信给杭立武,信中言辞激烈:运出文物,在途中或到台后万一有何损失,则主持此事者,永为民族罪人。, 百拇医药(北洋君)
兄妹皆学者,陈寅恪是表哥
1909年,曾昭燏出生于湖南双峰县荷叶镇峡石村万宜堂,这是中国近代绵延两百年的世家大族——曾国藩家族的故乡。曾昭燏的曾祖父,是曾国藩的二弟曾国潢。曾昭燏的母亲也出身名门,是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女,即陈寅恪的嫡亲姑母,她所生七子女皆才俊。曾昭燏七兄妹中名声最大者,当是昭燏的二兄——中科院院士、中国化学奠基人曾昭抡。
曾昭燏自幼接受严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四五岁就开始学《左传》,国学基础非常扎实。1923年,刚满14岁的曾昭燏,进入堂三姐曾宝荪(曾国藩曾孙女)创办的长沙艺芳女子学校读书。曾宝荪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嫁给教育事业,一生未婚,年幼的曾昭燏曾问堂姐缘由,曾宝荪回答:嫁了人,只能帮助一个家庭几个人,如果不嫁人,那就可以服务千万人。在之后40多年的人生岁月里,曾昭燏几乎把这句话视为信仰。
, 百拇医药
如果没有二哥曾昭抡,曾昭燏也许从此会在长沙扎根生活,在女校当个教书先生。曾昭燏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时候,化学家哥哥对妹妹说:一定不要留在长沙终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曾昭燏很争气,考上了国立中央大学的外文系。念了一年后,转入中文系,在这里,曾昭燏遇到了对她影响最深远的老师——胡小石。
几年的时间,神奇的知识之门无声地向年轻的曾昭燏打开,金石、书法、历史、考古、艺术、音韵学等宏大精深的学问,如清冽的泉水,注入这位渴求知识的才女心田。
1934年,曾昭燏从中文系毕业,哥哥曾昭抡又来做她的人生导师:去外面,继续学习,继续见识世界!曾昭抡更拿出自己工资的60%,资助曾昭燏到英国自费留学——到伦敦大学学习考古!曾昭燏也由此成为中国第一个留学海外学习考古专业的留学生。
放弃英国工作,回到战乱中的祖国
在伦敦大学,曾昭燏给历史学家傅斯年写了一封信,言辞极为恳切:
, 百拇医药
冒昧地写信麻烦您,希望您为我个人着想,为中国的考古学发展着想,我学什么东西最有用处,赶快回信给我……
傅斯年和哥哥曾昭抡是连襟,对于曾昭燏而言他既是学界权威,更是值得信任的兄长。
傅斯年建议她选择田野考古——在当时,这是连男生都会慎重选择的专业,因为一旦选择,意味着从此将风餐露宿,风吹日晒。傅斯年的回信,让曾昭燏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中国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却苦于科学研究方法的匱乏,学习近代西方考古学的先进方法,为中华文明服务,就是为这个苦难深重的民族,点燃一盏希望的烛火。
1938年6月3日,伦敦大学举行盛大的毕业典礼,曾昭燏没有参加,而是选择在工作室里终日埋头苦干。她后来说:“祖国的人民正在浴血抗战的时候,我何必花无谓的时间参加这种为个人荣誉的典礼。”这时,日寇已将战火燃遍半个中国,大哥曾昭承来信,力阻妹妹回国,此时伦敦大学也向曾昭燏颁发了聘书,可一件小事,却坚定她回国的决心。
, 百拇医药
一天,曾昭燏与威格纳尔教授共进午餐。席间,教授讲到他多年前与一位美国学者前往北京十三陵参观。道路崎岖不平,美国人大为抱怨,质问当地向导:“这路是什么年代修的?”向导从容作答:“大概两三千年前!”美国人遂哑然而不作声。
曾昭燏听罢,五味杂陈,如此有着数千年文明的古老中国,如今却面临灭顶之灾,当天晚上,她毅然决定:放弃伦敦大学的工作,放弃攻读博士学位,立即回国。
曾昭燏揣着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给她开具的证明,与费孝通等学者一起,踏上了艰辛的回国旅途。他们历时三个月绕道越南,终于在1939年1月,回到昆明。
带着女子考古队,发现云南苍洱文化
回国后,国难当头,曾昭燏正式进入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参加了云南苍洱古迹考察团。大理考古是中央博物院大规模西南考古计划的第一站,也是抗战时期,中国学者首次进行的大规模考古活动。
, 百拇医药
曾昭燏在野外勘察发现,大理不少山峰的半山腰里,有很多人工平台,曾昭燏大胆猜想,这些平台有可能是古代文化的遗址。曾昭燏请村长给她找15个干活的工人,第二天早上,工人来了,曾昭燏却傻眼了,这15个工人竟然是15位白族女人,这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女子考古队。
女考古学者,带着一群女子走上了山坡,第一天,她们就收获颇丰,石刀、石斧、石纺锤、石斗,一件件出土的精美史前文物,让曾昭燏喜出望外、兴奋不已。
随着发掘面积的扩大,她在遗址的四周发现有两层城墙,这时曾昭燏才明白,山上的平台并不是庙宇,而是史前人类的居住地。一幅清晰的史前人类遗址图,展现在了曾昭燏面前。这就是著名的云南苍洱文化。
这在中国的考古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那年,她才刚刚30岁。
1941年2月,曾昭燏被任命为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总干事,她与李济等人夜以继日将中央博物院文物连同北平故宫博物院的一万多箱珍宝西运,避免了这些国之重宝沦入日军之手。抗战胜利后,曾昭燏回到了南京。她在战火频仍、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接连举办了汉代文物展和青铜器展。
1947年,曾昭燏主持中央博物院大殿的修建,此项工程在抗战前,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徐敬直先生设计,梁思成先生修订定稿,为仿辽建筑。开工不久,即因战乱而停止。
她克服了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当年年底,拖了十年之久的大殿终于落成。
1948年,国民党大势已去,教育部政务次长杭立武密令中央博物院,将全部精品文物运往台湾。曾昭燏对这个决定极其反对,她不顾个人安危,写信给杭立武,信中言辞激烈:运出文物,在途中或到台后万一有何损失,则主持此事者,永为民族罪人。, 百拇医药(北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