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 2019年第11期
编号:13443110
他为中国消灭麻风病做出巨大贡献(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1月1日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9年第11期
     1976年,风波终于过去,那个时候,66岁的马海德已经被确诊患上了前列腺癌。但他像是重拾了青春,兴奋地对儿子周幼马说:“我会战胜癌症的,这个病最少能存活七年,我已经等不及了,我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他心里一直放不下的,就是消灭盘旋在中国老百姓头上的“魔鬼”——麻风病!他要与死神赛跑、分秒必争。经过大量研究调查,他向卫生部提出了2000年中国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

    把他所有的爱留在中国

    在马海德心里,比麻风病更可怕的,是社会对麻风病人的歧视。他不遗余力地向全社会宣传:麻风病作为一种慢性、比较弱的传染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用药三天后,麻风病毒就能得到控制,不再具有传染性。

    1982年的大年初一,马海德在河北望都麻风病院里,紧紧握住了一位麻风病人的手。老汉起初还哆哆嗦嗦,就是不肯伸手。当马海德主动拉起他的手时,老汉瞬间热泪纵横,他说:“自从我得了这个病,多少年了,没有人敢跟我握手,马大夫是第一个!”
, 百拇医药
    開放之初的中国依然不富足,防治麻风病需要的药物和资金非常缺乏。为了筹集麻风病基金,马海德跑遍全国几百家医院、防治点,甚至走访了十几个国家。很多时候,他甚至都忘了自己还是一个患了癌症的老人!

    1988年3月,马海德刚刚从医院治疗出来,就飞到加拿大参加会议,此时的他已经被癌症折磨得瘦了30多斤。然而,3个月后,他又不听劝阻,坚持飞往美国落实一笔援助经费。刚从美国回来,他又马不停蹄地在北戴河主持召开三省麻风病防治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他终于支撑不住,晕倒了。从北戴河回到北京,他住进了协和医院。

    1988年9月,马海德生命只剩下最后30多天,当他看到广东的麻风病人在信中说,山沟的麻风病人生活艰苦,没有菜吃、缺医少药时,马海德难过得哭出了声,他让苏菲马上帮他回信,帮助这些麻风病人……这封信,成了他口述的最后一封信。之后,他陷入昏迷,高烧不退。而在他偶尔清醒时,他心里想的还是麻风病人。有一天,他在美国的侄子寄来支票,这是他几个月前去美国争取来的经费。他用颤颤巍巍的手拉着苏菲说:“妹子,这是给麻风病人治病的钱,一定要管理好啊!”
, 百拇医药
    管好基金会,成了马海德最后的心愿。7天后,1988年10月3日,马海德在他的第二故乡——中国,结束了壮丽而无悔的一生。按照他的遗愿,他的骨灰分成了三份,一部分送回了美国家乡,一部分送回了他魂牵梦绕的延安,一部分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马海德去世后,苏菲一直住在这座小四合院里,她保留着丈夫生前房间的原样,好像丈夫并没有走,只是出差了……苏菲心里记挂着丈夫最后的嘱托——成立基金会。她把马海德留给她养老的3万美金全部拿了出来,兑换成人民币,成立了马海德基金会,以奖励那些为中国麻风病防治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医务工作者。

    苏菲把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写成了一本书《我的丈夫马海德》,在这本书的结尾,她这样写道:不久前的一个晚上,我做了一个梦,在梦里,还叫乔治·海德姆的美国青年正站在古老的保安城外与好友斯诺告别。斯诺问他:“乔治,你为什么要留下?”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因为我觉得这支队伍会有出息,我觉得这里的人民需要我……”, 百拇医药(北洋君)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