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中国消灭麻风病做出巨大贡献(1)
马海德(右)、苏菲(中)、阿洛夫(苏联医生)
秘密访问红色根据地
1933年,24岁的马海德和两个同学一起从美国来到上海,他们在慈善医院做兼职医生,因为收入太低,又在九江路开办了一家私人诊所,还要给医学院的学生上临床课……在上海的日子里,马海德透过十里洋场的繁华,看到了旧中国的灾难深重,仅仅坚持了一年多,马海德的两个同学就都回到了美国。当他站在人生的岔路口犹豫不定时,朋友邀请他参加了一个聚会,正是这次聚会,彻底改变了马海德的命运。
1934年冬天的一个夜晚,马海德应朋友之邀参加一个聚会,他一入门就被一位气质高雅的女士吸引,女士对他说:“我知道你是一个很进步的医生,你能够为中国的进步做更多事情!”他小声地问坐在身边的朋友:“这位女士是谁?”朋友大笑着回答:“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在和宋庆龄以及史沫特莱、路易·艾黎等国际友人的交往中,马海德隐约感觉到,一个新的世界正在向自己发出召唤。
, 百拇医药
1936年6月的一天,美国记者斯诺在给出版商的一封绝密信件中写道:“我将做一件轰动世界的大事,秘密访问红色中国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因为当时边区医疗水平很差,宋庆龄安排只有26岁的马海德与斯诺一同秘密前往。于是,马海德离开生活了三年的上海,与斯诺一起穿越国民党层层封锁线,长途跋涉一个月之后,终于到达中共中央的临时驻地——陕西保安。
在一个窑洞前,一位满脸大胡子、面容英俊的军官迎了过来,他用流利的英语自我介绍道:“欢迎你们!我是周恩來。”
马海德和斯诺住在窑洞里,白天,他们一起走访红色根据地,晚上,他们一起采访毛泽东等中共高层领导人。中国工农红军和毛泽东的形象在马海德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在这些人的身上,他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中国的未来!
三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斯诺准备离开时,马海德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吃惊不已的决定:他请求斯诺,不要把自己的名字写进任何新闻报道和图书里,他决定留下来,因为这里的老百姓实在是太需要他了!
, 百拇医药
马海德不仅留了下来,还参加了红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名字也从乔治·海德姆,变成了马海德、马大夫、老马。延安不仅没有医院,甚至连门诊和简陋的卫生设施都没有。马海德到处去看病,在窑洞里、在大树下、在田野里……“医生不能等病人,要去找病人!”马海德学会了说延安味儿的中文。
在延安不到三年,马海德就消瘦和衰老了很多,他胡子拉碴,一身粗布军装,打着绑腿,除了鼻子高一些、说话蹩脚,跟其他的红军战士已经没有什么两样!但他心里最焦急的是延安医疗条件十分落后,马海德想到了宋庆龄。在宋庆龄的帮助下,国际医疗志愿队人员纷纷来到陕北,其中就有白求恩、柯棣华以及德国的汉斯·米勒。
迎娶“延安第一美女”
1939年腊月的一个深夜,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马海德,原来是“鲁艺”一个女学生高烧不止,马海德二话没说,背上药箱马上出诊。令马海德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出诊,竟然成就了一场长达半个世纪的爱情传奇……
, 百拇医药
发着高烧的女青年叫周苏菲,生于舟山的巨富之家,因为父母开明,她小小年纪就到上海读书,15岁的时候,成为电影《海葬》的女主演,轰动上海滩。这年冬天,19岁的苏菲刚从上海来到延安,就因为严寒和水土不服病倒了。29岁的马海德第一眼看到这位传说中的“根据地第一美女”,就对她一见钟情。
苏菲病好之后,马海德用珍藏的漂亮信纸,写了一封字体歪歪扭扭的求爱信,对苏菲展开了真挚热烈的追求。
1940年,马海德和苏菲举行婚礼,成为延安轰动一时的新闻。婚后,马海德称苏菲“妹子”,苏菲称呼他“马”。他们的儿子出生后,马海德给他取名周幼马,他心疼妻子分娩的艰难,执意把自己的姓放在最后。当了父亲的马海德更忙碌了,仅仅在1944年至1947年,马海德在延安诊治的患者就有4万人之多!
马海德最欣慰的是,在延安的十多年里,他参与和见证了边区医疗事业的巨大变化,从医疗极为落后,发展成以白求恩和平医院为总院,总计拥有8所中心医院和24所分院、11800张病床的医疗网。
, 百拇医药
1949年9月的一个夜晚,周恩来的办公室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周恩来打开门一看,原来是马海德。他急切地对周恩来说:“周!十年前,你可是答应过我一个请求的!”
周恩来听后哈哈大笑说:“亲爱的马海德医生,我会履行我的承诺的!”这个请求,就是正式加入中国国籍!周恩来亲笔在他的中国国籍上签字,马海德由此成为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1949年10月1日,马海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那一刻,已经在中国土地上生活了16年的马海德泪流满面。
驱逐魔鬼,向麻风病宣战
1962年的一天,在外巡检的马海德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马大夫,你父亲来了!陈毅外长让您赶紧回来!”原来,马海德的父亲在美国的报刊上看中国新闻时,看到了自己的儿子,他激动不已,马上要见儿子。因为当时中美尚未建交,已经70多岁的老人便飞往叙利亚等待。中国外交部马上安排马海德一家远赴叙利亚中国大使馆。30多年后,马海德与父亲终于在叙利亚第一次相见。当时,甚至有人担忧马海德全家还会不会回到中国。这样的担忧是多余的,因为此时,马海德心里最急迫的事,就是尽快找到有效的办法,在中国开展麻风病的防治。
早在十年前性病防治的过程中,马海德就跑遍了全国的边远地区,因为这些地方同样是麻风病高发区,他开始有意识地开展麻风病的调查研究。在他的主持下,江苏省海安县和广东省潮安县分别成立了麻风病综合防治研究基地。而此时,马海德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麻风病是可以防治并能治愈的。海安县和潮安县的麻风病治疗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正当他准备在全国范围内向麻风病发起“总攻”时,一场政治风波让他的脚步停了下来,更让他伤心的是好朋友斯诺的逝世。, http://www.100md.com(北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