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复活”总为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国每年的清明节在春分后的15日,即公历的4月5日前后。这时太阳到达黄经15°,气温回升,平均一般到了10 ℃以上。民间活动开始活跃,祭祖扫墓,踏青、植树、换装以及作农耕准备。黄庭坚《清明》诗曰:“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诗中对宋代清明节的情景做了生动具体的描述。“士甘焚死”指的是介之推。传说介之推为晋文公忠臣,曾“割股奉公”,功成奉母避入深山,文公为迫使其出来,放火烧山,介之推抱树而死。后来人们为纪念他,把清明节前一天定为寒食节,不举火,希望他死而复活。
东西方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有趣的是,在死而复活的神的信仰与民风上却有诸多相似之处。
中国节日总是和大吃大喝有关。惟独寒食节要以吃冷食物为主。“(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说寒食习俗起源于纪念介子推,可能是一种附会。也有人说是起于周代的禁火令,为的是保护森林。实际上可能起源于古代盛行的“改火”习俗。周时有禁烟之旧制,《周礼·秋官·司■氏》云“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注为“季春将出火也”。寒食在仲春之末,要改新火,必得断旧火,寒食的出现就不足为怪了。奇怪的是西方有个复活节,也有“改火”之习俗。
复活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耶稣被钉死于十字架后第3日复活,而复活节的具体日期却要和月圆相关。复活节时要举行篝火晚会活动,会前要熄灭全部的灯与火,然后钻木取新火点燃篝火,会后各家取篝火火种投入新的生活。这与中国寒食节时熄火再升新火竟不谋而合。
中国的各种民间节日大都伴有节日食品,以体现对祖先或神的敬重,更表现“民以食为天”在中国人心中的分量。《荆楚岁时记》记古代寒食节风俗云:“禁火三日,斗鸡,镂鸡子,斗鸡子,打球、秋千。”什么是“镂鸡子”与“斗鸡子”呢?原来镂鸡子就是把鸡蛋煮熟并给其染色、刻花。“斗鸡子”就是孩子们拿着这种“花鸡蛋”在地上滚着以为竞赛游戏。而西方人过复活节时也有染蛋的习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96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