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健康》 > 2006年第1期
编号:11090123
谈饺子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1日 《食品与健康》 2006年第1期
     古往今来,除夕更岁,普天同享,饺子盛宴。中华民族素以美食名扬世界,饺子更是老少咸宜,人人喜食,且衍生了许多吃的文化。初一破五,月满佳节,入伏冬至,立秋春分,乃至喜寿庆宴,催生饯友,餐桌上一定是薄皮大馅,热气腾腾的饺子。小小的饺子包罗万象,融进了人们无限的期盼。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其记载最早见于隋代颜之推的文集,他说:“今日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这种以米面做成的偃月形馄饨,当时叫做“粉角”,后来,古人把馄饨做成半月形,看起来就像是如今的饺子了。现在人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饺子实物,是在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一座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唐代墓葬中出土的,该饺子放在一个木质碗中,外形很完整,与现代饺子别无二致。宋代称饺子为“角儿”,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元朝称饺子为“匾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近人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千百年来,饺子作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唐代称饺子为“汤中牢丸”,元代称为“时罗角儿”,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儿”、“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经过代代相传,饺子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美食,并形成了很多吃饺子的“讲究”。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除了年夜饭要吃饺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6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