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健康》 > 2006年第9期
编号:11185076
零胆固醇≠零风险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1日 《食品与健康》 2006年第9期
    王大妈查体发现血脂偏高,就在饮食上很注意,绝对不吃含胆固醇的食物。可她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感冒,身体素质也下降了,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医生。原来,问题就出在这一段时间一直食用的超低胆固醇饮食上。虽然高胆固醇饮食会有诸多危害,但是胆固醇并不是越低越好,含有适当胆固醇的饮食能够减少体内自由基和炎症反应,保证正常的免疫功能,保持血管弹性,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捍卫身体健康。

    在生活中,有些中老年人因为惧怕高胆固醇导致血脂、血压异常而采取极低胆固醇的饮食方案,也有很多年轻女性为了追求苗条而改变正常的饮食结构,一味地长期素食、偏食,其实这样并不健康,长期极低胆固醇饮食往往会导致低胆固醇血症。大家都知道高胆固醇血症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脑中风,其实低胆固醇血症也一样对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胆固醇在体内参与细胞膜的组成,并对保持细胞膜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若血内胆固醇水平过低,会使细胞膜的稳定性减弱,导致膜弹性降低,致使血管壁脆性增加,久而久之会产生诸多不良后果,如脑内小血管缺乏外周组织支持,抵抗血压变化的能力较低,当血压骤然升高时,血管也极易破裂出血,造成脑出血。

    胆固醇还是体内合成类固醇激素的重要原料,在体内代谢后可转化为孕醇酮,再由孕醇酮合成皮质激素、孕酮、雄激素及雌激素等。这些激素对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以及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对应激性反应、免疫功能均有重要影响。如果胆固醇水平过低,往往会导致皮质激素合成减少,从而导致应激能力减弱,免疫力减弱,使正常的抗病能力减弱,导致性激素合成减少,影响正常性功能,均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最近英国学者发现,血清胆固醇浓度过低还可能导致自杀和攻击行为的增加。研究发现,注意力不集中和有攻击性行为的青春期男性,其平均血清胆固醇浓度明显低于一般人群;具有社会变异人格的杀人罪犯和性情暴躁的酗酒者,其血清胆固醇浓度也比常人显著的低;精神病院中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血清胆固醇浓度较低,而性情稳定的患者血清胆固醇浓度明显较高。动物实验还发现,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的猴子比正常饮食的猴子显得孤僻和具有更强的攻击性。这是因为胆固醇和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脂类成分。生物膜中的胆固醇结合疏松,可与血清胆固醇自由交换。因此,血清胆固醇降低可使脑细胞膜上的胆固醇减少,从而使细胞上依附于脂类的5-羟色胺受体减少,这样就导致从血中吸收进入脑细胞的5-羟色胺减少。临床医学已证实,脑中5-羟色胺低下时,有自杀倾向的抑郁行为和侵袭行为增加。这一发现也为现在普遍被建议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少吃油腻食物的人们提出了另一方面的忠告——不可过分拒绝高胆固醇食物。

    由此可见,保持血中胆固醇水平的平衡状态非常重要,任何片面的观点和措施,如贪吃或过分忌口都是不可取的。零胆固醇并不等于零风险。

    , http://www.100md.com(董飞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