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保心护脑战
冬季是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多事”之期。据统计:秋冬季心脑血管病的发病人群占全年发病人群的69.5%,其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特点,在此期表现得尤为明显。有人曾在北京各大医院作过调查,结果表明,冬季脑卒中住院人数比其它季节多出3~5倍,且有逐年递增趋势。
心脑血管疾病好发于冬季,究其原因,主要是天气寒冷,对人体产生了直接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就是冷空气作用于人体后,刺激交感神经,引起内分泌激素释放增加,造成心收缩力增强,周围血管收缩,导致血压上升。研究证实:气温每下降1 ℃,收缩压就上升1.3毫米汞柱,舒张压上升0.6毫米汞柱。据测定,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在冬季可增高20毫米汞柱左右。寒冷的气候还能导致心脑血管痉挛,造成心脑供血不足。间接影响主要是经过干燥的秋季,人体处于“脱水”状态,人们改变了生活习惯(如经常闭门关窗、活动变少、食物油腻成分相对较多),使得室内空气含氧量下降,人体血液浓缩、黏稠、血流缓慢。由于心脑血管病患者的血管内壁较厚,管腔狭窄,加之脂质沉积与硬化斑块,如再受上述因素牵连,极易促使心脑血管病发作和复发。此时,如果脱落的动脉硬化斑块和血栓在血液中流动,停滞在脑部的末梢小动脉内壁,就会形成脑梗塞;而对于本来或曾经患有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人来说,由于血管再次阻塞,血流供应中断,就能使脑卒中复发或栓塞面积增大,病情恶化;由于脑血管硬化,弹性下降,在突然强烈收缩的情况下,很易破裂,发生出血性脑卒中。对于冠心病人来说,当动脉硬化斑块脱落和血管内壁小血栓游离后,能局部或完全阻塞心脏冠状动脉,从而诱发和加重心绞痛、心肌梗塞。
, 百拇医药
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多有先兆,用心捕捉其警示信号,及时采取对策,可获得最大的防治主动权。
脑卒中先兆
有专家将脑卒中的预警信号归纳为6个“一”:
一过性的黑蒙
即突然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数秒钟或数分钟即恢复。
一时性的视力障碍
即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往往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
一阵性的手臂无力
即突然感到手臂无力,持物落地伴说话含糊不清,1~2分钟后完全恢复。
一连串的哈欠
, 百拇医药
即病人哈欠连绵。有资料显示,缺血性中风发作前5~10天内,80%的人会频频打哈欠。
一反常态的嗜睡
即中老年人突然出现无明显原因的困倦嗜睡现象。有研究表明,75%的嗜睡者在6个月内发生了中风。
一次发作的TIAs(短暂性脑缺血综合征)
即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一过性偏瘫或单瘫、感觉障碍、复视、呛咳、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等)的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短暂性的血液循环障碍。严格地说,这是最轻型的中风,但因多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故亦将其视为恶化期及稳定期中风的先兆。据文献统计,TIAs病人中有10%~35%可发生脑梗塞,国内有人经25年随访研究,发现最终发生脑梗塞者达46%。
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先兆
, http://www.100md.com
有人将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发作之前几小时、几天甚至几个星期而出现的征兆归纳为“五异”:
异样感觉
即感觉精力不足,注意力分散,精神恍惚,有梦惊等。
异位疼痛
即在手指、牙床、左前臂、颈项部、腹背部,甚至下肢等远离心脏的部位出现疼痛。
异常胃痛
即出现一种与往常胃痛有异的上腹部憋闷、胀满感觉,有时可伴有钝痛、灼热及恶心、呕吐、打嗝等。
异常气短
即在劳累、精神紧张、寒冷刺激、饱餐、上楼、爬坡、用力排便、性生活等情况下发生胸闷、心悸,或者是在公共场所、会场,低枕、熟睡或白天平卧时感到呼吸不畅和空气不够用。
, 百拇医药
异常脉率
即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慢。
出现上述警示信号者应及时去医院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治疗。
冬季,中老年人一定要加强对心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一是要注意高凝血的气象因子。0 ℃是高凝血的气象因子,在此气象条件下,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最高。因此,在听到“大风降温、气温下降到0 ℃以下”的气象预报时,应及早添加衣服,避免着凉。二是要警惕一过性小中风及心肌梗塞早期表现,“见微而知著”,及早采取对策。三是要多方面加强预防措施。如注意饮食的少盐低糖,少荤多素,适当多吃粗、杂粮及黑木耳、番茄、胡萝卜、洋葱、大葱、生姜等蔬菜;每天用30~60分钟时间散步和做一些柔和运动,以利于通经活络和增强对气温变化的适应力;睡觉勿高枕,醒来勿骤起,以防心脑血流量减少而诱发卒中;要多饮水,最好于晨练、入睡前各喝一杯温开水,以稀释血液,保证血管相对畅通。还应注意心理平衡,保持心绪稳定、平和;戒烟限酒,劳逸有度,睡眠充足,生活有规律。值得一提的是,患有心脑血管疾患的中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规范化治疗。四是一旦发生卒中,要迅速急诊就医。, 百拇医药(尹 琪)
心脑血管疾病好发于冬季,究其原因,主要是天气寒冷,对人体产生了直接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就是冷空气作用于人体后,刺激交感神经,引起内分泌激素释放增加,造成心收缩力增强,周围血管收缩,导致血压上升。研究证实:气温每下降1 ℃,收缩压就上升1.3毫米汞柱,舒张压上升0.6毫米汞柱。据测定,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在冬季可增高20毫米汞柱左右。寒冷的气候还能导致心脑血管痉挛,造成心脑供血不足。间接影响主要是经过干燥的秋季,人体处于“脱水”状态,人们改变了生活习惯(如经常闭门关窗、活动变少、食物油腻成分相对较多),使得室内空气含氧量下降,人体血液浓缩、黏稠、血流缓慢。由于心脑血管病患者的血管内壁较厚,管腔狭窄,加之脂质沉积与硬化斑块,如再受上述因素牵连,极易促使心脑血管病发作和复发。此时,如果脱落的动脉硬化斑块和血栓在血液中流动,停滞在脑部的末梢小动脉内壁,就会形成脑梗塞;而对于本来或曾经患有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人来说,由于血管再次阻塞,血流供应中断,就能使脑卒中复发或栓塞面积增大,病情恶化;由于脑血管硬化,弹性下降,在突然强烈收缩的情况下,很易破裂,发生出血性脑卒中。对于冠心病人来说,当动脉硬化斑块脱落和血管内壁小血栓游离后,能局部或完全阻塞心脏冠状动脉,从而诱发和加重心绞痛、心肌梗塞。
, 百拇医药
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多有先兆,用心捕捉其警示信号,及时采取对策,可获得最大的防治主动权。
脑卒中先兆
有专家将脑卒中的预警信号归纳为6个“一”:
一过性的黑蒙
即突然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数秒钟或数分钟即恢复。
一时性的视力障碍
即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往往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
一阵性的手臂无力
即突然感到手臂无力,持物落地伴说话含糊不清,1~2分钟后完全恢复。
一连串的哈欠
, 百拇医药
即病人哈欠连绵。有资料显示,缺血性中风发作前5~10天内,80%的人会频频打哈欠。
一反常态的嗜睡
即中老年人突然出现无明显原因的困倦嗜睡现象。有研究表明,75%的嗜睡者在6个月内发生了中风。
一次发作的TIAs(短暂性脑缺血综合征)
即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一过性偏瘫或单瘫、感觉障碍、复视、呛咳、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等)的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短暂性的血液循环障碍。严格地说,这是最轻型的中风,但因多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故亦将其视为恶化期及稳定期中风的先兆。据文献统计,TIAs病人中有10%~35%可发生脑梗塞,国内有人经25年随访研究,发现最终发生脑梗塞者达46%。
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先兆
, http://www.100md.com
有人将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发作之前几小时、几天甚至几个星期而出现的征兆归纳为“五异”:
异样感觉
即感觉精力不足,注意力分散,精神恍惚,有梦惊等。
异位疼痛
即在手指、牙床、左前臂、颈项部、腹背部,甚至下肢等远离心脏的部位出现疼痛。
异常胃痛
即出现一种与往常胃痛有异的上腹部憋闷、胀满感觉,有时可伴有钝痛、灼热及恶心、呕吐、打嗝等。
异常气短
即在劳累、精神紧张、寒冷刺激、饱餐、上楼、爬坡、用力排便、性生活等情况下发生胸闷、心悸,或者是在公共场所、会场,低枕、熟睡或白天平卧时感到呼吸不畅和空气不够用。
, 百拇医药
异常脉率
即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慢。
出现上述警示信号者应及时去医院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治疗。
冬季,中老年人一定要加强对心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一是要注意高凝血的气象因子。0 ℃是高凝血的气象因子,在此气象条件下,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最高。因此,在听到“大风降温、气温下降到0 ℃以下”的气象预报时,应及早添加衣服,避免着凉。二是要警惕一过性小中风及心肌梗塞早期表现,“见微而知著”,及早采取对策。三是要多方面加强预防措施。如注意饮食的少盐低糖,少荤多素,适当多吃粗、杂粮及黑木耳、番茄、胡萝卜、洋葱、大葱、生姜等蔬菜;每天用30~60分钟时间散步和做一些柔和运动,以利于通经活络和增强对气温变化的适应力;睡觉勿高枕,醒来勿骤起,以防心脑血流量减少而诱发卒中;要多饮水,最好于晨练、入睡前各喝一杯温开水,以稀释血液,保证血管相对畅通。还应注意心理平衡,保持心绪稳定、平和;戒烟限酒,劳逸有度,睡眠充足,生活有规律。值得一提的是,患有心脑血管疾患的中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规范化治疗。四是一旦发生卒中,要迅速急诊就医。, 百拇医药(尹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