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健康》 > 2008年第6期
编号:11673564
我国古代的岁对饮食文化(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日 《食品与健康》 2008年第6期
     早在一万多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即从“狗尾巴草”的子实中,选出一种粮食作物小米,接着神农在尝百草中又不断地筛选出五谷为食。西方早期培植谷物是用来给牲畜加料。为肉食服务的。而我们的祖先却告别了饮血食肉走上了一条粒食之路(五谷为养,五畜为益)。

    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而农作物的耕种与收获,则有着很强的季候特征,所以。很早的时候就有了发达的历法。年,“谷熟也”(《说文》),“以闺月定四时成岁”(《尧典》)。也是说年。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时(季),后来又按夏历正月、二月、三月等十二个月依次分为孟春、仲春、季春等作为相应月份的代称。但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为春秋二时。所以当时的春秋意味着一年。“蟪蛄不知春秋”(《庄子》)。意思是说蟪蛄生命短促,不到一年。直到后来历法日趋详密。由春秋二时再分出冬夏二时,所以,我们读古书所见到的四时顺序不是“春夏秋冬”而是“春秋冬夏”。

    古人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的规律。把365又1/4日平分为立春等二十四个节气,出现了“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系统是逐步完备起来的。在《吕氏春秋》中只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季节。而到《淮南子》我们就见到和后世完全相同的二十四节名称了。

    农耕文明的出现,是由于发达完善的宇宙认识体系的出现。我国的古代先民就是在万物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法则中,认识到宇宙的运行规律,所以,出现了“四时七十二候”学说,并伴随着与之相关的节日。这些节日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而中国的节日体系,便是古代中国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例如春节、除夕、端午、中秋等。这些节日按民俗形成的因素本身和内容而论,可分为农事节日、祭礼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和社交节日等类。然而,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节日。都伴随着丰富多彩的饮食活动。这些食风食仪与所传地区人们的宗教祭祀、生产活动、宗教信仰、纪念活动、社交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岁时活动以及各民族间的相互影响,密切相关。因而表现也千差万别。现仅就有代表性的岁时饮食习俗简述如下。

    1 立春 古人在这一天,举行迎春活动,举办以“春”命名的筵宴。特色的食物有萝卜(芦菔)、春饼、生蔬。号为“春盘”。春盘最早由江淮流传起,后传入宫廷。东坡先生有诗曰:“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民间。北京人咬翠皮紫心萝卜,河北南皮人咬春饼尝春。

    2 元日 北方人大年初一吃饺子。古时元日最初食椒柏酒、屠苏酒、桃汤、胶牙汤、却鬼丸等。至《酌中志》'提及“正月初一,饮椒柏酒。吃水点心。即扁食也。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年之吉。”

    3 人日 即正月初七。北方人食煎饼,南方人食菜羹。《荆楚岁时记》说:“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初七吃七合一菜,图个数字上的吉利。

    4 上元 今称元宵节。古时上元节除了吃元宵(汤圆),还有豆粥。焦(饣追)是油炸的一种面食。科斗羹见《岁时杂记》:“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蚕丝饭是“捣米为之,朱绿之。玄黄之,南人以为盘冷冶。”这是一种捣米染色的年糕。 5 填仓 古时各地行仪日期不同。《拾遗记》说:“江东俗号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系剪饼饵置屋上,谓之‘补天穿’。相传女娲氏以是日补天故也。”“天穿”也可能是由“填仓”音转而来。《民社北平指南》说:“二十五日……谓‘打大填仓’乃别于二十三日之‘小填仓’也。”填仓节的食品有馄饨、煎饼、窝窝和酒肉。河北吴桥人要吃“顺风糕”。

    6 中和 中和节为二月初一日。俗称“龙抬头”。《漱石闲谈》记,“中和节以其揆三阳之中,配仁义之和,唐德宗时李泌置。”民间以青囊盛百谷瓜果种相问遗,号为“献生子”,以祈求五谷丰登、人丁兴旺。节日食物有富贵果子、太阳糕、撑腰糕等。

    7 春社古有春社、秋社,是一种地母崇拜仪式。社日饮社酒、食社饭社肉,还有社糕、社粥、社面等。都是祭品,祭礼之后。分而食之。

    8 寒食 清明节前数日。古有寒食节。其起源,多以为春秋介子推焚骸之故。也有人说起源于周代的禁火令。实际上可能起于“改火”之习俗。杜甫有诗:“朝来新火起新烟”。“既名寒食,也就是要吃预先置备的熟食。食物有麦粥、麦糕、乳酪、乳饼、枣糕等。”

    9 清明 《岁时杂记》说:“清明节在寒食第三日。故节物乐事。皆为寒食所包。”肴皆冷食。浙江人吃青螺。名为“挑青”。苏州人要吃青粞和熟藕。

    10 上巳 三月三日谓之上巳。是春游日。食物有黍曲菜羹、龙舌饼、乌米饭等。上述食物都是一些防病健体的药膳。

    11 立夏 是一个尝新的节日。这一天在南方可以品尝到李子、樱桃、香梅、蚕豆、新茶、百草饼等。《熙朝乐事》:“立夏之日。人家各烹新茶。配以诸色细果,馈送亲戚比邻。谓之‘七家茶”’。饮七家茶可以防疰夏。

    12 佛节 相传四月八日为佛祖诞生日。各地在此日称谓不同。活动亦不同。有为城隍神诞日。有祭关公的。节物有不落荚、糕糜、笋鸭、包儿饭、结缘豆、黑豆饭、百合菜、青精饭等。这些食物并不与宗教有很大关系,仅以此联络感情、协调关系而已。

    13 端午 端午的起源,有各种版本,自汉代就有此节。本文不再赘述。龙舟竞赛和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两个重要内容,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为了纪念楚国诗人屈原,大家也都逐渐接受了这个说法。端午节食物,除了粽子和菖蒲酒之外。还有烹鹜、菹龟、粉团、枣糕、艾酒、五毒饽饽、加蒜过水面等。

    14 夏至 标志炎热的开始。我国南方人非常重视此节,甚至超出端午之上。应节食品有烤鹅、冰酒、百家饭、玄冰丸、飞雪散、冷陶面、碾转、麦豆饭等。玄冰丸、飞雪散见《朝野佥载》:“或问不热之道.答日:夏至日服玄冰丸、飞雪散、六壬六癸符,暑不能侵。”碾转是以青麦磨成,山东福山就有夏至吃碾转习俗。

    15 伏日 一些地区以六月六日为伏日。伏日食物以清凉为特征,主要有辟恶饼、凉冰、冰(麥少)、绿荷包子、绿豆汤、鳝羹、过水面、银苗菜、冰果、烙饼摊鸡蛋等。

    16 乞巧 又日七夕。传说此日为牛郎织女相会之期。七夕祭星与享用的节物有汤饼、同心绘、斫饼、煎饼、油健、巧饼、巧果等。

    17 立秋 是人们盼望凉爽日。饮食有吃西瓜、莲藕等。《清嘉录》:立秋“或食(西瓜),饮烧酒。以迎新爽。”

    18 中秋 中秋节仪,先秦时代已有之。《礼记·月令》说,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 百拇医药(许 先)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