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
啤酒冷冻温度越低越好吗?
问:很多人喝啤酒时都喜欢冰一下。那么是不是温度越低,时间越长,啤酒就越好喝呢?
热心读者
答:啤酒过分冷冻并不好,因为啤酒所含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是随温度高低而变化的,啤酒各种成分在5℃~10℃时较为平衡。温度过低的啤酒不仅不好喝,而且会使酒液中的蛋白质发生分解、游离,营养成分受到破坏。应将啤酒放入冰箱冷藏室内储存,温度不要过低,一般而言,6℃~8℃之间的啤酒风味最佳,从冰箱中取出后,大约隔1 5~20分钟之后饮用最为理想。
咖喱有什么保健作用?
问:咖喱是用什么做的?有哪些保健作用?
黑龙江贺春
答:咖哩起源于印度,是以姜黄为主料,另加多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复合调味料,“咖喱”一词的原意就是“许多的香料加在一起煮”。咖喱味辛辣带甜,主要用于烹调牛、羊、鸡、鸭、土豆、菜花和汤羹等。咖喱的种类有很多,以国家来分,其源地就有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以颜色来分,有红、青、黄、白之别;根据配料细节上的不同来区分,不同口味的咖喱大约有十多种。
咖喱的保健作用主要体现在,其中含有的辛辣味香辛料能促进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咖喱还能促进血液循环达到发汗的目的:咖喱内所含的姜黄素具有激活肝细胞并抑制癌细胞的功能,对于肝病和癌症的预防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咖喱还具有加速伤口愈合、预防老年痴呆等功效。
食用咖喱每次不要超过20克,患病服药期间忌食。咖喱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患有胃炎、溃疡病的人应少吃。
粳米和籼米的营养成分有什么不同?
问:粳米和籼米有什么不同,营养成分一样吗?
热心读者
答:籼米和粳米统称大米,根据米煮熟以后的黏性,黏的称为粳米,不黏的称为籼米。但是追根溯源,粳米和稻米的区别要从籼稻、粳稻说起。
籼稻的性状比较接近于其祖先野生稻,所以有学者认为籼稻为基本型,而粳稻为变异型。籼稻适宜于在低纬度、低海拔湿热地区种植,粳稻则较适于高纬度或低纬度的高海拔种植,所以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的后季以及黄河以北一般采用粳稻品种。
籼米与粳米蒸饭的黏度不同主要因为其淀粉组成不同,淀粉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之分,支链淀粉富于黏性,蒸煮后能完全糊化成黏稠的糊状,而直链淀粉只能形成黏度较低的糊状。籼米含有较多的直链淀粉,所以黏性小于粳米。
籼米和粳米的营养成分如下。
打喷嚏对健康有害吗?
问:人为什么会打喷嚏?喷嚏打得过多对身体有害吗?
北京苏北宁
答:打喷嚏是鼻黏膜或鼻咽部受到刺激所引起的一种防御性呼吸反射。喷嚏反射的生理意义在于可以排出上呼吸道中的异物或过多的分泌物,清洁和保护呼吸道。引起喷嚏反射的刺激有炎性渗出物、黏液、灰尘、刺激性气体及其他异物。另外,患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初期,上呼吸道会受到病毒或细菌的感染,出现鼻黏膜水肿、充血或鼻塞、流涕,同时伴有较多的喷嚏反射。
可见,打喷嚏对人体是有益的,它可以使许多黏附在气管、鼻腔、口腔黏膜上面的有害物质和细菌、病毒及时排出体外。但是,感觉想打喷嚏时,不要抑制,否则会加大鼻腔压力,造成鼻骨骨折或鼻出血,严重时还可导致中耳听骨骨折或脱位,引起传音性耳聋。此外,带菌的雾滴也可通过鼻窦口“倒流”向鼻窦,引起急性鼻窦炎。需要注意的是,喷嚏的飞沫带有大量病毒或细菌,打喷嚏时应用手帕掩住口鼻,防止交叉感染。
偶尔或少量喷嚏虽然对人体有益,大量的喷嚏却会对健康造成危害。过敏性鼻炎及花粉症患者碰到过敏原时,就会出现连续性喷嚏,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遇到气温变化时,也会发生这一现象。发作时喷嚏不断,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大量强烈的喷嚏会使头、颈、胸部血管内压力骤然增高,这对于某些具有潜在危险性疾病的人来说,容易引起血管破裂而导致颅内出血等;有时还可因强烈反射性的腰肌扭动、不协调收缩而引起腰肌损伤或关节错位。所以,有以上情况者不要掉以轻心,应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
每天吃多少油合适?
问:贵刊2009年11期第38页发表的《食油八问》一文中提到,每天需要60~120克油脂。而我从其它报刊或媒体上得到的信息是每人每天吃油不超过25克,那么到底哪个数字是准确的?能否给予权威的解释。
山东马维华
答:《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天摄入烹调油不要超过25克或30克。而《食油入问》一文是这样描述的:“营养学家认为,一个人每天油脂摄入量每公斤体重应维持在1~2克。比如1个体重60公斤的人,每天需要油脂60~120克。”
需要指出的是,这60~120克油脂,是1个体重60公斤的人一天所需的全部脂肪,而脂肪不但来源于食用油,动物性食品、豆类食品和坚果也能为人体提供一部分脂肪。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城乡居民从动物性食品和豆类食品中摄入的脂肪已超过40克,同时烹调油的摄入值也非常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高脂肪、高胆固醇膳食引起高脂血症、肥胖等疾病,经过长期研究并结合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营养学家从人体每天所需脂肪的下限,减去从动物性食品、豆类食品和坚果中摄入的一部分脂肪,得出了每天吃油不要超过25克的结论。,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