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健康》 > 2010年第9期
编号:11950338
食文化中的天津方言趣谈(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食品与健康》 2010年第9期
     本义是煮制的家畜食物。以其做食物名不妥,是笔者在调研中改为“权”的。经考证,“馇”、“杈”其实就是由“鲊”(zha)演变而来。鲊是用盐和红曲腌的鱼,也是当年水西庄的菜品之一。怎见得?有诗为证:“好香和影落平沙,送客墙头树树斜,持得一卮浇晚日,酒肥如夜鲊如花。”(万光泰《拓坡居士集》卷三,枕溪廊看桃花)

    说天津方言以宿州方言为母语,并不是唯一的。随着城市的发展,移民的增多,天津方言又加入了多地方言、古存字词、外来语、行业语等,变得更加复杂化。在涉及饮食方面常用的天津方言有:

    特殊读音:隔(jie)皮看瓤,下街(gai),酒喝足(ju)了。等。

    特殊意词:拔(浸泡),白吃饱儿(不干事),拌蒜(踉跄)。背黑锅(受牵连)。馋猫(贪吃),吃二磨(倒卖),吃挂落(受牵连),吃味儿(多心),臭嘴(说话不受听),撮(吃),大梨(吹嘘),大眼贼(档次低的人),掂对(搭配莱),废物鸡(办不成事的人),浮囊(馒头泡水),硌窝(带裂禽卯),艮(坚韧,艮萝卜)。滚刀肉(胡搅蛮缠者),哈拉子(口水),寒食干(穷酸),胡不拉臭(食物烧焦的味),饥荒(债务),筋道(韧性),嚼过儿(吃喝)。嚼戗(口角),臭狗食(不务正业者),听喝(听人指使),蘸糖堆(露一面又走了)等。
, 百拇医药
    俗语:吃尽穿绝,吃亏常在,吃香喝辣,吃饱撑的,吃谁向谁,吃顺不吃戗,胡吃海塞,胡吃闷睡,冻葱热蒜,蹲汤烯卤,姜是老的辣,瓜茄一齐数,鸡蛋里挑骨头,经手三分肥,看人下菜碟,满嘴食火,蜜里调油,肉烂锅里,仨瓜俩枣,汤水不漏,五饥六瘦,小菜一碟,烟酒不分家,原汤化原食,越渴越吃盐等。

    谚语: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上,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不打馋的不打懒专打不长眼的,吃葱吃蒜不吃姜(将)。犯物的不吃、犯法的不做,瓜子不饱是人心,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如倒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一鲆二鲙三鳎目,没有不散的宴席,卖瓜的不说瓜苦,鱼生火、肉生痰、豆腐豆芽保平安,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刘庄萝卜皮,刷子勺韦驮庙、鸡毛掸子南头窑等。

    歇后语:半夜下饭馆——有什么算什么,茶壶煮元宵——肚里有吐不出来,吃冰棍拉冰棍一没话(化)。地葫芦不叫地葫芦——小呕(藕),冻豆腐一没办法办(拌),狗不理包子一一屉顶一屉,老太太买柿子一拣软的捏,烙饼卷蚂蚱——家(夹)吃去吧等。
, 百拇医药
    语言文字的传留是生生不息的,而且语言相对文字来说更为鲜活,更具有生命力。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的交流工具,首先是由群众创造出来,传流开来,最初也许不会被社会所承认,而流传久了变成约定俗成,也就成了社会通用语言。这就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道理。像这样的例子也很多,在饮食领域比如:“爽”、“酷”、“埋单”、“翻台”、“酒水”、“开涮”、“铁板烧”、“料理”、“炒鱿鱼”、“过去有什么吃什么,现在吃什么有什么”等。有些新词语还传得飞快,比如蒜、绿豆被炒涨价,社会上很快传着“蒜你狠”、“豆你玩”等,说明语言的活力很大,发展也是很快的。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新词语特别是网络语言的发展出新。其速度是惊人的,当然那也就超出了本文的话题——天津方言了。

    (下期预告:华夏龙影响下的食物), http://www.100md.com(通庆楼主)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