馕与烧饼
在文学作品中,吃烧饼的多是劳动人民,即便高级一点,也只能是下层白领匆匆赶去上班时的便宜早餐。不过追根溯源,在古代,烧饼竟然是受王公贵族、文人骚客青睐的食品。不知当年长安的街市上,烧饼会不会像今天的比萨饼那样,被冠以西餐的美名。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烧饼的前身——馕。馕,是自土耳其到阿拉伯半岛、中亚各国,直至南亚各国各民族都喜欢的面食。汉字的馕的发音取自波斯语,因为古波斯帝国占领着做馕原料——小麦的发祥地两河平原。有出土文物可以证实,馕在新疆已有两千年历史,在日本的印度料理店中,发音为ナン的面饼也是它。
笔者在新疆多年,吃过不少馕。馕有几十种,绝大部分是在馕坑里烤出来的。馕坑,就是灶火眼冲天的空膛灶,用土坯搭成,膛口小、膛底大,坑壁抹了掺了羊毛的黏土。常看维吾尔人做馕,水中放些许盐,用老面和面粉,面揉透了发上一会儿就可以烤了。馕坑里早已点燃好红柳等柴火,现在变成了炭火。将面团擀成或捏成饼状,往馕坑壁上撒些盐水,馕坑里就冒出一股水蒸气。将生面饼托在个托子上,趴着身子、趁着那水汽儿将它们一个个贴到坑壁上,十几分钟后,亮光光、香喷喷的馕烤好了。和面的水多被烤干,因此馕的含水量少,放上个把月都不会坏,它又便于携带,因此不仅适合居家食用,也是适合干燥气候中长途跋涉时的食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28 字符。